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罄竹难书的意思、罄竹难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罄竹难书的解释

[too numerous to record] 罄:尽。竹:古代写字的竹简。原指要写的事太多,写不过来。后用来形容罪行极多,写也写不尽

顺天府丞刘志选,疏参都督 张国纪罪状,罄竹难书。—— 明· 文秉《先拨志始》

详细解释

极言事实之多,难以尽载。常指罪恶。《旧唐书·李密传》载: 密 作书移郡县,数 隋炀帝 十罪,且曰:“罄 南山 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明史·邹维琏传》:“ 忠贤 大姦大恶,罄竹难书。” 刘师培 《悲佃篇》:“ 满洲 入关,虐民之政,罄竹难书。”后偶亦形容好人好事。 ********* 《抗战以来》二三:“沦陷区的同胞在抗战中所表现的奇迹,真是所谓罄竹难书。”按,《吕氏春秋·明理》:“尽 荆 越 之竹犹不能书。”《汉书·公孙贺传》载, 贺 捕京师大侠 朱安世 以赎子罪, 安世 笑曰:“ 南山 之竹不足受我辞。”皆此语所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罄竹难书"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厚重感的成语,字面释义为"用尽竹简也难以写完",其核心语义指罪行或恶事数量庞大到无法完全记录。根据《汉语大词典》,该成语由"罄""竹""难""书"四字构成:"罄"作动词表示竭尽;"竹"特指古代书写载体竹简;"难书"即难以书写完毕。

从语源学角度考证,成语最早见于《旧唐书·李密传》,原文"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以夸张手法描述隋炀帝的暴政。现代汉语中,该成语主要应用于两类语境:其一是描述重大历史事件中的极端恶行,如南京大屠杀等战争罪行;其二是批判系统性社会问题,如贪污腐败等持续性违法犯罪活动。

在语法功能上,该成语常作谓语或定语,具有强烈的贬义色彩。语义相近的词汇包括"擢发难数""罪恶滔天"等,但"罄竹难书"因包含具体的历史文化意象,在表达力度和文学性上更具表现张力。据《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记载,该成语在书面语体中的使用频率显著高于日常口语。

权威文献资料来源:

  1. 汉典(www.zdic.net)成语释义库
  2. 国学大师(www.guoxuedashi.net)古籍数据库
  3.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网络扩展解释

“罄竹难书”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含义


出处与演变

  1. 早期来源:
    • 战国《吕氏春秋》提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形容乱象繁多。
    • 唐代《旧唐书·李密传》引用“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成为成语的直接来源。
  2. 意义演变:
    • 最初可指“乱象或事件极多”,后逐渐专用于批判罪行累累,如隋炀帝暴政的记载。

用法与示例


文化背景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故事或例句,可参考《旧唐书》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阿孃拜茶百花洲白眼窝不惯部位鸧鴳侧载澶湲辰时癫癫倒倒钓竿手飞冲風風火火冈坂告愬觏晤谷氨酸归余藿香户枢不蠹践期浄室九草吉羊聚窟州举例发凡鬎鬁六闲镂尘楼船军马鞍卖侮梅落木鸡凝冻配适辟地旗麾碁局亲累戚族染青善手笙歌世外誓要树林子搜田睢呿探伤痰涎通涉豌豆我辈无所顾惮武职相坚喜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