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 时枢密院承旨起草的文件。 宋 司马光 《乞合两省为一札子》:“又本置门下,欲以封駮,中书省録黄,枢密院録白,恐有未当。”
録白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含义的复合词,其解释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字义解析
“録”为“记录、抄写”之义,《说文解字》载:“録,金色也,从金彔声”,后引申为誊录、保存之意;“白”原指颜色,后扩展为“陈述、禀告”,如《玉篇》注:“白,告语也”。两字组合后,特指官方对文书内容的誊录与公示。
历史应用
在宋代文献中,“録白”指朝廷将重要诏令或奏章内容抄录成副本,并加盖官印以作凭证。例如《宋会要辑稿》提到“凡奏禀之事,皆録白付有司施行”,表明其作为行政流程的正式文件。
现代语义
现代汉语中,“録白”一词已罕用,但在古籍整理、历史研究中仍可见,多指对原始文献的誊抄本或经官方认证的副本,强调其真实性与权威性。
参考来源:
“録白”是宋代公文制度中的特定术语,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指宋代枢密院承旨起草的官方文件。枢密院是宋代最高军事机构,其起草的文书称为“録白”,而中书省起草的文书则称“録黄”,两者因机构职能不同而区分命名(见司马光《乞合两省为一札子》记载)。
历史背景与用途
宋代实行三省六部制,枢密院负责军事机密事务。其起草的“録白”文件需经门下省审核(即“封驳”流程),以确保政令合法性和合理性。此类文书多涉及军事调度、官员任命等国家要务。
读音与字形
读音为lù bái(“録”通“录”,现代简化为“录”)。其中“白”并非颜色含义,而是代指官方文书的正式性。
权威性补充
高权威来源明确将其定义为宋代枢密院文件,而其他低权威网页虽表述相似,但均未提供更多扩展信息。建议参考《宋史·职官志》或司马光文集等古籍获取更详细制度背景。
卬鼻本轮佛郎机礮并载逞暴黜放辞要措大刀丛匪妓風裘府治公廨絓地国防文学害马画一之法蝴蜨呼隆谏过湔裙结记解衣激凌金鼎客静晏九馗极微句拦儁远宽大苦恼灵神笠蓑六参马大头曼暖墨林南京大学谦志清梦弃繻屈曳荣弹三赖草三周少女嫩妇视寝受命水行署衔遡流穷源太上之忘情踏謡娘贴子词提花挺实团苞痿痿羸羸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