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诗笔的意思、诗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诗笔的解释

(1).诗和散文。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君王比赐书翰,及写诗笔,殊为佳手。” 王利器 集解:“ 六朝 人以诗、笔对言,笔指无韵之文。”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敏速》:“至午后诗笔俱成,得七千餘字。”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辞笔或诗笔对举, 唐 世犹然,逮及 宋 元 ,此义遂晦。於是散体之笔,并称曰文。”

(2).写诗的笔。 宋 王安石 《赠老宁僧首》诗:“闲中用意归诗笔,静外安身比 太山 。” 金 元好问 《示崔雷诗社诸人》诗:“江山自许供诗笔,糜粥犹能到酒杯。” 清 秋瑾 《题<潇湘馆集>》诗之二:“千寻翠色供诗笔,一派湖山作画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诗笔”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面及文学应用两个层面理解:

  1. 基本释义:

    • 指写诗的笔法或文采。 这是其最核心的含义。“诗”指诗歌,“笔”在此处引申为写作的技巧、风格或文辞。合起来指创作诗歌所运用的笔力、技巧和呈现出的艺术特色。例如评论某位诗人“诗笔清新”,即称赞其诗歌语言或风格清新自然。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 指创作诗歌的能力。 引申指一个人作诗的才华或本领。来源:《汉语大词典》。
  2. 历史与文学应用:

    • 常与“文才”或“文笔”对比或并提。 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诗笔”常与指代散文写作能力的“文笔”或泛指文学才能的“文才”相对或并列,用以区分或概括一个人在诗歌和散文(或其他文体)方面的造诣。著名的例子见于《宋书·卷六十七·谢灵运传》:“灵运诗书皆兼独绝,每文竟,手自写之,文帝称为二宝。”后人多以“诗笔”概括其诗才。更直接的对比是颜延之问鲍照自己与谢灵运的优劣,鲍照答:“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诗若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这里虽未直言“诗笔”,但评论的核心即是二人的诗歌风格(笔法)。来源:《宋书》、《南史》相关传记及历代诗话。
    • 指代诗歌作品本身。 在特定语境下,“诗笔”也可作为所创作的诗歌的代称。如宋代陆游《剑南诗稿》中有诗句:“老去诗笔漫纵横。”此处“诗笔”即指其诗作。来源:陆游《剑南诗稿》。

权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诗笔”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定义与起源

  1. 诗与散文的合称
    该义项源于六朝时期,将“诗”(有韵的韵文)与“笔”(无韵的散文)对举。例如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慕贤》中提到君王赐予的“书翰”与“诗笔”,其中“笔”即指散文。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也指出,唐代以前“诗笔”常对举,宋代后逐渐被“文”取代。

  2. 写诗的笔或才能
    后引申为创作诗歌的工具或能力,如宋代王安石诗句“闲中用意归诗笔”,金代元好问“江山自许供诗笔”,均以“诗笔”代指诗歌创作。


二、文学与历史应用


三、现代用法

现代语境中,“诗笔”更多用于形容诗歌创作风格或能力,例如“清新明快的诗笔”(例句),而较少用于区分文体。

别人正在浏览...

八还百年之约宝赤刀别创一格不甘层遝昌明童子缠门缠户乘桴浮海冲佑观黜冢泚额堆积如山剁斧分水感应电流光临袿袍很刻后脑昏懦或多或少矫言接竈景阳冈纠发几运机中开标乐生炼铜里间猛法慕嚬南阳三葛怕不的牵挂丘墓权凶人言啧啧荣改柔乡伤俗伤痍施洋送饭俗虑梭肚天资卓越头食兔楮文殊汙濊物貌弦心削白獬廌新丰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