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 衡山 。 衡山 一名 霍山 ,故称。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志掩 衡霍 ,恃战忘敌。” 唐 杜甫 《送王十六判官》诗:“ 衡霍 生春早, 瀟湘 共海浮。”《尔雅·释山》“ 霍山 为南岳” 宋 邢昺 疏:“ 衡山 一名 霍 ……而云 衡霍 ,一山二名者,本 衡山 ,一名 霍山 。” 明 夏完淳 《湘巫赋》:“帝子乘夫玄霜兮,望 衡霍 而路漫漫。”参阅 清 洪颐煊 《霍山为南岳解》。
“衡霍”一词的含义需结合不同来源综合理解,主要存在以下两种解释:
衡霍即衡山(南岳)的别称。因古代文献中“衡山”又名“霍山”,故合称“衡霍”。
有说法称“衡霍”为成语,意为权衡利弊得失:
在解读“衡霍”时,优先考虑其作为衡山古称的含义,尤其在历史、文学语境中。若遇现代语境下的“权衡”含义,需结合上下文谨慎判断。可通过《三国名臣序赞》《尔雅》等古籍进一步查证。
衡霍(héng huò)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得失、利害之事,也指对人的交往、待遇等所产生的触动和变故。
衡霍的部首是衣(yī),衣字原意指的是衣服。衡霍共有12个笔画。
衡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左传》。在这部书中,衡指的是考量、衡量,霍指的是连续、纵横。合在一起形成衡霍,表示对得失、利害等事物进行衡量和触动。
衡霍的繁体字为衡霍。
在古代,衡霍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现代常用的写法是“衡霍”。
1. 他对每一笔有意外之财都持衡霍心态,不会被短期的利益冲昏头脑。
2. 在人事纷纭的世界里,我们常常要学会衡霍利益和情感的取舍。
衡断(héng duàn):指判决、裁断事务。
衡量(héng liáng):指对事物进行比较和评估。
权衡、比较、考量。
放任、不计后果。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