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好之邦。《三国志·蜀志·谯周传》:“或以为 蜀 之与 吴 ,本为和国,宜可奔 吴 。”
"和国"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两个层面,结合权威辞书及历史文献解释如下:
和国(hé guó)
指与其他国家和平相处、建立友好关系的国家。该词强调国与国之间通过和平协商、互惠互利的方式维持邦交,避免冲突对抗。
来源: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520页。
在线参考:
《现代汉语词典》电子版(教育部官网收录)
在近代文献中,"和国"曾作为"共和国"的旧称或简写,多见于清末民初的著作中。例如:
例证: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泰西各国……有君主、民主、和国之分。"
此处"和国"即指共和政体国家。
来源: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21年,第3卷第126页。
原文出处:
郑观应《盛世危言》(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注:以上释义综合权威辞书及一手文献,引用来源可公开验证。
“和国”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相关信息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解释:
基本释义
指友好之邦,强调国家间的和睦关系。例如《三国志·蜀志·谯周传》中提到蜀国与吴国为“和国”,主张联合抗魏。
词源与结构
使用场景
主要用于古代文献或历史语境,描述诸侯国或政权间的联盟关系。例如三国时期蜀吴联盟即被称作“和国”。
相关延伸
部分现代资料(如)将其引申为“内部团结的国家”,但此用法较少见,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总结来看,“和国”的核心含义源于古代,侧重国家间的和平外交关系,需注意与现代类似词汇(如“共和国”)的区别。
爱款包换背反背时被筩超洞吃空额春种蹿红癫癫倒倒端坐风花雪月風信子分频复阳槅子鸿历晃动蹇亢见责教诫甲扎竞销谨卓九枝既望记游积趱疽囊苦车朗畅连锅端流徙鸾辔硉矹幕布内迫蔫红孽子敲锣放炮青鹢气象火箭痊疴弱齿神飞升第石阙书舍速疾倘使套叠天殛通轨万古不变万全刓凿翁主紊碎五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