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玉。比喻洁白润泽的肌肤。《太平广记》卷二五引 南唐 沉汾 《续仙传·元柳二公》:“见一女未笄,衣五色文彩,皓玉凝肌,红流腻艷。”
“皓玉”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书面语色彩,常用于形容或比喻洁白无瑕、晶莹光润的美玉,或借指具有类似特质的事物(如品德、月光等)。其详细释义如下:
一、核心释义
指洁白无瑕、晶莹光润的美玉。
“皓”本义为洁白、明亮(如“皓月”“皓齿”),“玉”为温润有光泽的美石。二字结合,强调玉的纯净无杂与光洁润泽的特质。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皓”的释义及“玉”的引申用法。
二、引申与比喻义
比喻高洁的品德或纯真的人
古典文学中常以“皓玉”象征人物品格纯洁无瑕、坚贞不屈。
例证:《诗经·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即以玉喻德,后世延伸出“皓玉”强化洁白意象。
来源:王力《古代汉语》对玉文化象征的阐释。
形容月光或雪色
借“皓玉”的洁白光泽,比喻月光皎洁或积雪晶莹。
例证:古诗“月华如练,皓玉悬空”形容月色的清冷透亮。
来源:《汉语大词典》中“皓”的意象用例。
三、语源与结构分析
“皓玉”属后起复合词,先秦文献多单用“皓”或“玉”。汉代后逐渐合成,如《淮南子·俶真训》有“皓璧”(洁白的玉璧)之喻,语义相近。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对“皓”(晧)的释义;段玉裁注。
权威参考文献
(注:因部分经典工具书无公开电子版链接,此处按学术规范标注来源,读者可查阅纸质或授权数据库版本。)
“皓玉”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二、象征与文学运用
三、古籍例证
该词兼具具象(白玉/肌肤)与抽象(品德)的双重比喻,常见于诗词描写,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侧重。
巴巴头白丑悖骜避怕不分伯仲布治层椒産生朝班锄诛次要寸食滴水穿石番代反虏佛画横民黄钟宫呼拉圈教勉郊舍焦枣笳音祭拜藉草枕块节骨眼藉口尽够峻峗略玃貍力丽神美猴王门户册南子捻接拍嘴旁贯平叛凄绝秦箫秋鲭全气认取傻汉山高水低上溜头生拖死拽神枢深婉説导唐人天监铁缧铁算盘頽幽屠肉玩俗威刑肃物斡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