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布治的意思、布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布治的解释

(1).普遍治理。《书·禹贡》“ 禹 敷土” 孔 传:“洪水汎溢, 禹 布治九州之土。”

(2).颁布政令或法典。《周礼·天官·大宰》:“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 郑玄 注:“大宰以正月朔日布王治之事於天下,至正岁又书而县于象魏,振木鐸以徇之,使万民观焉。” 孙诒让 正义:“大宰於 周 正月朔日始宣布治典於畿外邦国、畿内都鄙。”

(3).谓施政。 明 高启 《三贤堂》诗:“至今郡中人,犹想布治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布治是汉语中具有双重含义的古典词汇,主要涵盖政治治理与中医外治两大领域,以下从权威典籍角度分述其义:


一、古代政治术语:颁布政令,实施治理

指君主或官府颁布法令、推行教化以治理国家或地方。此义源自周代官制,强调政令的公开宣示与系统施行。

典籍依据:

  1. 《周礼·天官·大宰》载:“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 郑玄注:“布治,以治典布告天下。” 指年初颁布法典以统辖天下。
  2. 清代顾炎武《日知录》卷九:“布治之言,谓布其教令。” 强调政令的传播与落实。

二、中医学术语:敷贴药物,外治疗疾

指将药膏、药末等直接敷贴于体表患处,通过皮肤渗透达到治疗目的的外治法。此法多见于外科与皮肤病诊治。

典籍依据:

  1. 《黄帝内经·灵枢》提及“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为布治法提供理论根基。
  2.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详载药膏敷贴方,如“痈疽初起,以金黄散布治患处”,体现其临床实践。

权威辞书释义佐证

“布治”一词凝练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教合一的文化特征与医药同源的实践智慧,其双重语义在传世文献中均有明确记载与延续应用。

网络扩展解释

“布治”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古典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1.普遍治理

指广泛、全面地治理某一区域或事物。这一含义源自《尚书·禹贡》中记载的大禹治水典故:“洪水汎溢,禹布治九州之土”,即大禹通过系统治理平息了洪水,并统一规划了九州的土地。

2.颁布政令或法典

指统治者发布政令、法规以管理国家。例如《周礼·天官·大宰》中提到:“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描述周代官员在正月颁布治理政策,并通过悬挂法典、摇动木铎等方式让民众知晓。

3.施政

指具体的政治实践与治理行为。明代高启在《三贤堂》诗中写道“犹想布治年”,即表达对某位执政者施政时期的怀念。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相关角色(如《航海王》中的虚构角色“布治”),可查阅具体文献或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

饱觑背包客被除数焙蠒博斯腾湖不自在豺心吃诟除关大填大序典将独逝恶马儿童走卒忿戾凫乙功成骨枯归国华侨毁庙缋緌夹带将次急忙忙禁忌日进讨进辖久屈鴡鸠氏亢炎联保两制离跂鸬鷀咳轮放论隲脉缕漫溢冒势玫瑰色民悰缗缗破伤风岐路热水器塞箔上半天勝概盛时圣水圣思射天狼双胎水湄熟谏殳仗算计铜青享利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