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公行私的意思、托公行私的详细解释
托公行私的解释
犹言假公济私。
词语分解
- 托的解释 托 ō 用手掌承着东西:两手托着下巴。 陪衬,铺垫:衬托。烘托。 承着器物的东西:托盘。 寄,暂放:托身;托迹(均指遁居深山寄身于世外,以逃避世事)。 请别人代办:委托。拜托。嘱托。 借故推委或躲闪:
- 行私的解释 怀着私心行事。《管子·君臣下》:“为人君者,倍道弃法,而好行私,谓之乱。”《吕氏春秋·贵公》:“ 桓公 行公去私恶,用 管子 而为五伯长;行私阿所爱,用 竖刁 而虫出於户。”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上
网络扩展解释
“托公行私”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基本信息
- 拼音:tuō gōng xíng sī
- 结构:并列式四字成语
- 出处:唐代刘肃《大唐新语·极谏》
释义
指假借公家的名义谋取私人利益,与“假公济私”同义。常用于描述利用职权或公共资源满足私欲的行为。
用法
- 语法功能:作谓语、宾语、定语。
- 适用场景:多用于书面或正式语境,批判公私不分、滥用职权的行为。
- 例句(参考原文):
“而乃冯附城社,蔽亏日月,托公行私,交游群小。”
(出自《大唐新语·极谏》,描述依附权势、谋取私利的行为。)
近义词与对比
- 近义词:假公济私、因公假私
- 对比:与“大公无私”“克己奉公”等词形成反义关系(注:反义词未在搜索结果中明确提及)。
补充说明
- 历史背景:成语源自唐代政治语境,反映古代对官员滥用职权的批判。
- 现代应用:常见于廉政教育、职场规范等场景,警示公权私用问题。
如需进一步了解造句或具体语境,可参考来源网站(如、)。
网络扩展解释二
《托公行私》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托公行私》是一个成语,意指在公共事务中乘机谋取私利。
拆分部首和笔画
《托公行私》的拆分部首为手、辶、行,共有15画。
来源
《托公行私》一词最早见于《晋书·孔机传》,原句为“凡是理道者,本本托公行私”。后来成为贬义词汇,用以描述以公共利益为名,实际上谋取私利的行为。
繁体
《托公行私》的繁体字为「託公行私」。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托公行私》的汉字写法为「託公行私」,没有太大变化。
例句
政府利用公共资源来兴建私人物业,完全是在托公行私。
组词
托词、公私分明、行私
近义词
假公济私、以私害公、借公谋私
反义词
公而忘私、公私分界、清官廉吏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