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色衣带;玉带。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君以显举,秉机省闥。戴蝉珥貂,朱衣皓带。”
“皓带”是一个汉语词语,其详细解释如下:
“皓带”指白色衣带或玉带,形容质地洁净、颜色明亮的带饰。其中“皓”表示洁白、明亮,“带”指长条状的饰物或服饰配件。
文学典源
最早见于三国时期曹植的《王仲宣诔》:“戴蝉珥貂,朱衣皓带。”此句描述官员身着红色官服、佩戴白色玉带的庄重形象,凸显身份显赫。
字义分解
部分资料(如)提到“皓带”可比喻月光或日光的明亮清澈,但此用法较少见于权威典籍,可能为现代引申义或文学修辞手法。
若有进一步考据需求,可参考《汉典》《王仲宣诔》等原始文献。
皓带是一个汉字词语,含有丰富的意义。下面将介绍它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词汇。
皓带由两个部首组成:白部和巾部。具体而言,白部位于字的左边,而巾部位于字的右边。
皓带总共由12个笔画构成,其中包括:横、点、竖、横折、撇、横钩、横折钩、点折、提、横折提、竖钩和竖弯钩。
皓带的意思源自于古代汉语,带指的是系在腰间的细绳。而皓则表示明亮、光洁的意思。因此,皓带形容了腰间系着明亮光洁的细绳。
在繁体字中,皓带保持不变,仍然是“皓带”。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皓带早期的写法是“皡带”,其中“皡”由“白”和“冖”组成。
1. 她腰间系着一条皓带,身姿更显优雅。
2. 他的皓带闪耀着明亮的光芒,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皓带可以与其他汉字组成不同的词语,例如:皓月、皓首、皓齿等。
与皓带意义相近的词语有:亮带、光带、明带。
与皓带意义相反的词语有:暗带、昏暗带。
北兵卑谄侧心逞富酬敌愁霖痤人大材斗狠遁剑饭牀放白鸽烦峻丰倩分损簋贰鬼哭狼嚎贵重后凋幻变圜凿方枘撝披会委护疾混成协剪草除根简派借迳节院镌灭蹶角剧路克宁军琅花砺齿劙刀凌锥锣经铝土矿码目芒硝毛大户溺篑柅柅平光晴丝穷申趋发三觉侍郎森林生态系统沙燕摄画石猪叹辞兀臬贤声校量斜度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