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廉恥的意思、廉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廉恥的解釋

[honor and shame; sense of honour] 廉操與知恥

不識廉恥

不顧廉恥的人

詳細解釋

廉潔知恥。《荀子·修身》:“偷儒憚事,無廉恥而嗜乎飲食,則可謂惡少者矣。”《淮南子·泰族訓》:“民無廉恥,不可治也。非修禮義,廉恥不立。” 清 陳康祺 《燕下鄉脞錄》卷一:“誰雲交際之常,廉恥實傷;儻非不義之財,此物何來。” 許地山 《歸途》:“沒廉恥的事情,若不是為饑寒所逼,誰願意幹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廉恥是漢語中表示廉潔知恥的道德概念,由“廉”與“恥”二字複合而成,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以下從權威漢語詞典及典籍角度闡釋其詳細釋義:

一、核心釋義

  1. 廉潔的操守與羞恥之心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為:“廉潔的操守和羞恥的感覺。”指人不苟取、不貪財(廉),且對不當行為有羞愧感(恥)。

    《漢語大詞典》進一步強調其作為“清廉知恥”的道德自覺,是立身之本。

  2. 儒家倫理的重要範疇

    源于《孟子·盡心上》:“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強調“恥感”是道德自律的基礎(中華書局《孟子譯注》)。

    宋代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以“禮義廉恥”為“國之四維”,凸顯其維系社會秩序的功能(《歐陽修全集》)。

二、字源與結構解析

三、文化内涵延伸

儒家将“廉恥”視為士人品格核心。顧炎武《日知錄》稱:“廉恥者,士人之美節。” 強調其超越個人修養,關乎社會風氣與國家興衰。


權威參考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3. 楊伯峻. 《孟子譯注》. 中華書局.
  4. 李逸安點校. 《歐陽修全集》. 中華書局.
  5. 許慎(漢)撰;段玉裁(清)注. 《說文解字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6. 顧炎武(清)著;黃汝成集釋. 《日知錄集釋》. 上海古籍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廉恥”是漢語中表示道德觀念的複合詞,由“廉”與“恥”組合而成,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定義

指廉潔的操守和羞恥的心理感受,強調人應具備的兩種道德品質:一是保持清廉正直,二是有辨别是非的羞恥心。


二、詞義構成


  1. 指廉潔、清廉,要求人在物質利益面前保持正直,如《荀子·修身》提到“無廉恥而嗜乎飲食”即為負面典型。

  2. 指對不道德行為的羞愧感,如《淮南子》強調“民無廉恥,不可治也”,說明羞恥心是社會治理的基礎。

三、曆史淵源


四、社會意義


五、典型用例

  1. 正面倡導
    “禮義廉恥”常并列使用,如“一個人要懂得禮義廉恥”。
  2. 批判行為
    形容喪失道德底線者,如“不顧廉恥的人”“為利益攀龍附鳳”。

如需更全面的典籍引用或曆史演變分析,可參考《荀子》《管子》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白管悲愁别集鼈燥必需箔片財擇慘無天日策論昌辭暢朗扯淡乘涼楚江體黮黭诋诘滴羞跌屑耳挖子翻悔賦閑個人混合泳光晖龜殼還琴好漢不吃眼前虧花紅柳綠會社昏厥繼貳急救車敬異進益酒錢酒席逫律钜鏕軍鼓軍需品開辭籬牆潞佛子耄昏勉慰民常木祚扁舟興盡嚬瘁入夥山坳善女人審驗設飨屬耳目獺皮冠填守貼狀讬靈歪理綫坯子崄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