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系鸟的绳和环。 唐 杜甫 《画鹰》诗:“絛鏇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仇兆鳌 注引 朱鹤龄 曰:“以絛繫鹰足,而繫之於鏇也。”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一:“放心者,如鸡豚出於塒栅,不求则不得;心放者,如鹰隼翔於云霄,而絛鏇固在吾手也。”
(2).又比喻钳制束缚。 明 袁宏道 《与朱玉槎书》:“ 上愚 兄方卧稳江皋,自以高云逸翮,不知絛鏇遂及。” 清 钱谦益 《大学士孙公行状》:“至诚惻怛,而机牙四应,闲止渊静,而絛鏇百出,鉴别人才,洞晰情伪。”
“绦镟”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tāo xuàn,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字面含义
具体应用
古代驯鹰时,以绦系住鹰足,另一端连接镟(环),便于控制其行动()。
在文学作品中,“绦镟”常被引申为钳制或束缚的象征。例如:
若需进一步了解“绦”的组词或“镟”的演变,可参考古籍或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绦镟(tāo xiù)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用彩色的丝线或绳索装饰衣物的各种花纹、图案或编织品的边缘装饰,常用于传统服饰、刺绣和工艺品中。
绦镟的拆分部首是纟(丝,絲,糸)和金(钅)。它的总笔画数为15。
绦镟的来源较为复杂。其中,“绦”最早指的是细绳索,后来演变为装饰品上的丝绳。而“镟”最初是指金属花纹纹饰,后来也泛指各种花纹纹饰。
在繁体字中,“绦”保持不变,而“镟”使用了“釧”的旧字形,表示金属器具。
古时候,绦镟的汉字写法并不完全一样。有时候可以将“绦”写作“絛”,而将“镟”写作“鏥”,但这只是字形的差异,意思没有改变。
1. 她身着一袭金色的绣花旗袍,绦镟的边边角角闪耀着光彩。
2. 这幅刺绣作品上,五彩绦镟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山水图。
组词:丝绦、镶绣、云绦、金镟。
近义词:花边、纹饰、绣花。
反义词:简洁、朴素、无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