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冰床的意思、冰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冰床的解释

[sled] 一种状如雪橇的冰上滑行工具,用竿子撑或人畜力推拉前进

详细解释

亦作“ 冰床 ”。 1.凉床。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林钟六月》:“敬想足下藏形月府,遁跡冰床,披 庄子 之七篇,逍遥物外;玩 老聃 之两卷,恍惚怀中。”

(2).雪初下时地上所结之冰。因上面积雪,故称。 北周 庾信 《寒园即目》诗:“雪花深数尺,冰牀厚尺餘。” 清 钱谦益 《题僧卷》诗:“雪被冰牀云水隈,死关生断不曾开。”

(3).冰上交通工具,俗称冰排子,用人推、拉,或床上人以竿撑之,使滑行。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水关》:“冬水坚冻,一人挽木小兜,驱如衢,曰冰床。”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拖床》:“冬至以后,水泽腹坚,则 十刹海 、护城河、 二闸 等处皆有冰牀。一人拖之,其行甚速。长约五尺,宽约三尺,以木为之,脚有铁条,可坐三四人。雪晴日暖之际,如行玉壶中,亦快事也。”《红楼梦》第五六回:“当差之人,关门闭户,起早睡晚,大雨大雪,姑娘们出入,抬轿子,撑船,拉冰牀,一应粗重活计,都是他们的差使。” 孙犁 《白洋淀纪事·嘱咐》:“在河边,他们上了冰床。 水生 坐上去,抱着孩子,用大衣给她包好脚。女人站在床子后尾,撑起了竿。女人是撑冰床的好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冰床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历史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一、古代冰上交通工具

指冬季在结冰的河道或湖面上使用的载人载物工具,形制类似无轮的木制平板,依靠人力或畜力牵引滑行。该释义源自《汉语大词典》,其中记载“冰床,亦称‘凌床’,旧时北方冬季用以载人、物的冰上交通工具”。清代文献《帝京岁时纪胜》中曾描述:“太液池之五龙亭前,中海之水云榭前,寒冬冰冻,以木作床,下镶钢条,一人在前引绳,可坐四人,行冰如飞,名曰拖床。”印证了冰床作为交通工具的实用场景。

二、降温用寝具

指古代夏季放置冰块以降低床榻温度的器具,多出现于贵族或富裕家庭。据《中国古代生活辞典》记载,此类冰床“以石制或木制床体,内置铜匣盛冰,通过物理散热调节寝具温度”。唐代诗人王建在《宫词》中“冰床冷衬潇湘簟,玉枕温生玛瑙寒”的描述,侧面反映了这种特殊寝具的降温原理与使用场景。

现代方言中,北京部分地区仍保留“冰床”指代简易冰橇的用法,如《北京方言词典》收录的“腊月里孩子们常拖着冰床去护城河耍”。该词在当代普通话中已较少使用,更多作为历史文化词汇存在于文献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

冰床是一种传统冰上交通工具,结合历史记载和功能特点,其详细解释如下:

1.基本定义

冰床又称冰车、拖床、凌床,是古代冬季用于冰面运输或载人的工具,外形类似雪橇。其结构包括长方形木架(铺木板如床板)和两根裹铁条的木棍作为滑行部件,通过撑杆或人畜力推动。

2.历史发展

3.使用方式

4.文化记载

《红楼梦》第五十六回提到“拉冰床”是仆人的差事,印证了其在清代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功能扩展

除运输外,明代起兼具娱乐功能,如《帝京景物略》描述“行冰如飞”的滑行体验。


如需了解更多细节,可查看搜狗百科或文学典籍相关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半文不白悲慽本号舶贾长虹贯日潮白朝宪撑门户笞靳传癖船头畜孽刺客打恭作揖得士调亭短褐不全阿弥陀访募复出附协赶锥宫喤恭行天罚横敢怀书环璧货欲降免僭乐结轸疾力进计紧密开花结果口袋裈裤老诚漏逸落井投石落帽蒙须盘槊陪尘窍坎青莲客七缺韶雅深固试秩书帏梳巡思至蒜押填委透映微服苇然险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