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uick flow of writer's thoughts and imagination;as the moment a hare is flushed out the falcon swoops down] 兔一起动,鹘就扑落下来。比喻动作迅速。亦比喻作画、书法、作文等下笔快、无停顿
谓兔子刚出窝,鹘立即降落捕捉。极言动作敏捷。亦比喻作书画或写文章下笔迅捷。 宋 苏轼 《文与可画篔簹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鶻落,少纵则逝矣。” 明 归有光 《<尚书别解>序》:“余读……有所见,用著于録,意到即笔不得留,昔人所谓兔起鶻落时也。” 清 钱谦益 《观管夫人画竹并书松雪公修竹赋敬题短歌》:“ 仲姬 作书如写竹,雨叶风枝披简牘;况復追趋 松雪 翁,兔起鶻落谁能逐?” 吴梅 《题天香石砚室棋谱》诗:“兔起鶻落龙蛇走,千古河山战一枰。”亦作“ 兔走鶻落 ”。 明 宋濂 《佛光普照大师塔铭》:“ 至正 壬午,行宣政院命 长明 之 瑞云山 清凉寺 ,学徒奔凑,机锋相加,如兔走鶻落,瞬日輒失。”
“兔起鹘落”是一个汉语成语,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解释如下:
“兔”指兔子,“鹘”是一种猛禽(如隼)。成语描绘兔子刚跃起,鹘鸟便迅速俯冲捕捉的场景,形容动作极其敏捷、连贯。
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
(意为:画家需快速捕捉灵感,稍一放松便会错过。)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苏轼原文或权威词典。
《兔起鹘落》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事物一瞬间的变化很快或者形容物体的高低不平,不稳定。
《兔起鹘落》的部首拆分为兔(兔部)+ 言(言部)+ 鳥(鳥部)+ 走(走部)。
兔的笔画数为7,起的笔画数为10,鳥的笔画数为11,落的笔画数为11。
《兔起鹘落》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晋书·卷十一·文苑列传第一》中,描述了蜀汉时期刘备曾经驱车经过临沮山的情景。
在繁体字中,兔起鹘落的写法为兔起鶻落。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兔起鹘落的古汉字写法如下:
兔:兔部为八,兔字左边常常加一横
起:起字的下部分为走部,与现在写法相同
鹘:鹘字的上部分为鳥部,与现在写法相同
落:落字的上部分为艹部,下部分为走部,与现在写法相同
他的人生就像是一场《兔起鹘落》,一会儿很成功,一会儿又陷入困境。
兔子、鹘鸟、起飞、下落
形容快速变化的成语:瞬息万变、变幻莫测、一波三折
形容稳定的成语:平稳如常、风平浪静、安定无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