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澣濯”。1.洗涤。《太平御览》卷八八五引 汉 桓谭 《新论》:“ 吕仲子 婢死,有女四岁,数来为沐头浣濯。” 唐 司空图 《华帅许国公德政碑》:“王恭勤备至,浣濯必亲。”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结茧》:“若 嘉 湖 产丝成衣,即入水浣濯百餘度,其质尚存。”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醒世文》:“遍体泥污难浣濯,受多风寒便生瘟。”
(2).指洗过多次的衣服;旧衣。《新唐书·食货志二》:“是时,因 德宗 府库之积,颇约费用,天子身服澣濯。”
(3).洗雪、清除(耻辱、过恶等)。《后汉书·第五伦传》:“三辅论议者,至云以贵戚废錮,当復以贵戚浣濯之,犹解酲当以酒也。” 清 欧阳巨源 《<官场现形记>序》:“而现在之耻,则未有不思浣濯之以涤其污,弥缝之以泯其跡者。”
“浣濯”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huàn zhuó,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
基本含义:洗涤衣物
指用水清洗衣物的行为,如《太平御览》引汉桓谭《新论》中“浣濯必亲”的记载,强调亲手洗涤的勤勉。唐代司空图的《华帅许国公德政碑》也提到“浣濯必亲”,体现对清洁的重视。
引申含义:旧衣或反复洗涤的衣物
《新唐书·食货志》提到“天子身服浣濯”,指皇帝穿着反复清洗的旧衣,象征节俭。
抽象比喻:净化与清除
可指精神层面的洗涤,如近代文献中“浣濯”被用于比喻清除思想污垢或洗雪耻辱。例如太平天国文献中用“难浣濯”形容难以摆脱的困境。
使用场景
结构分析
“浣”本义为洗,“濯”强调用力搓洗,组合后强化清洁的彻底性。两字均为动词,叠加使用增强动作意象。
浣濯(huàn zhuó)是一个汉语词语,表示洗涤、清洗的意思。这个词语的部首可以分解为“氵”和“舛”,其中“氵”是水的部首,而“舛”则是一个古代的字形,也表示水的涌动。浣濯的总笔画数为16。
浣濯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浣溪沙》一诗中。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浣濯的书写形式较为复杂,有时会包括一些字旁,如“湢”字旁等。这些形式在繁体字中有所保留。
以下是浣濯在繁体中的书写形式:
簓(簓阳旁)
浣濯的例句:
1. 妇人们在河边浣濯衣物。
2. 我去洗衣店将衣服浣濯干净。
相关的组词有:
1. 洗涤
2. 清洗
3. 打湿
4. 手洗
5. 衣物
近义词:洗涤、清洗、擦洗
反义词:脏、污浊、不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