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懒慢的意思、懒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懒慢的解释

懒惰怠慢;懒惰散漫。语本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懒,一本作“ 嬾 ”。 唐 杜甫 《伤秋》诗:“懒慢头时櫛,艰难带减围。” 唐 皇甫冉 《田家作》诗:“ 嵇康 懒慢性,祗自恋风烟。” 宋 苏轼 《与范纯父侍郎书》之一:“到 潁 半年,始此上问,懒慢之罪,踧踖无地。” 清 王晫 《今世说·巧艺》:“﹝ 王崇节 ﹞多病,习懒慢,不喜为章句学。”

嬾慢:犹懒散。 明 袁宗道 《早春独坐》诗:“迂疎生事简,嬾慢见人难。” 清 曹寅 《宿华阳》诗:“多年嬾慢水曹部,輒为寒梅办急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懒慢,汉语复合词,由“懒”与“慢”两个单字构成。《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懒散怠慢”,具体可从三方面解析:

一、本义指行为怠惰 “懒”本意为懒惰、不勤快,《说文解字》释为“懈也,怠也”;“慢”则含迟缓、不积极之意,《广雅》注为“缓也”。二字结合后,多形容人疏于行动的状态,如《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其懒慢自任如此”。

二、引申为处世态度 在文学语境中,“懒慢”常被文人用于表达超脱世俗的姿态。唐代白居易《咏怀》诗云:“懒慢交游绝,幽独岁月长”,此处体现的是主动疏离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境界。

三、文化内涵辨析 需注意该词在古今语境中的差异。古代文人多借“懒慢”标榜隐逸志趣(参考《中国古典文学辞典》),而现代汉语中则更偏向消极含义,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强调其“缺乏进取心”的贬义倾向。

网络扩展解释

“懒慢”是一个由“懒”和“慢”组合而成的词语,在古汉语或诗词中常出现,现代使用较少。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1. 字面解析

    • 懒:指懒惰、懈怠,缺乏行动力;
    • 慢:可指动作迟缓,或态度散漫、不积极。 组合后多形容人慵懒闲散、不拘礼节的生活状态,例如白居易《咏慵》中“应须共心语,万事一时慵”的意境,表达超脱世俗的闲适(类似“慵懒”)。
  2. 文学中的引申义 古代文人士大夫常以“懒慢”自嘲,暗含不愿迎合世俗、淡泊名利的志趣。例如陶渊明“性本爱丘山”的归隐心态,可与此词呼应。

  3. 现代用法注意 当代口语中较少单独使用“懒慢”,更多用“懒散”“怠慢”等词。若在特定文本中遇到,需结合上下文判断是否涉及典故或特殊修辞。

建议:若此词出自具体文献或对话,可提供更多背景以进一步解析其语境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悲惵炳慧采伐嵾嵳倡侩唱始赤膊船赤蛾丑态百出楚王存追大浑惮慑地动山摇涤故更新多年发恨风烟共少含黄伯汉语拼音方案横眉瞪目烘堂荒饱汇水壶里乾坤混滂嘉运接触器唧咕犄牾麟趾学罗合落体駡侮妙句悯恻泯荡囊櫜尿盆破暖亲操井臼旗仗权变锋出曲本人患三梁三师沙汏善事舍利塔事象贪强头汤面晚红沃灌呜呼噫嘻遐久闲的饩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