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求贤如渴的意思、求贤如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求贤如渴的解释

慕求贤人,如渴思饮。形容求贤心情十分迫切。《后汉书·周举传》:“昔在前世,求贤如渴,封墓軾閭,以光贤哲。” 宋 陈亮 《上光宗皇帝鉴成箴》:“ 寿皇 履位,求贤如渴。”亦作“ 求贤若渴 ”。《明史·锺同传》:“陛下求贤若渴,而大臣之排抑尤甚,所举者率多亲旧富厚之家。” 清 惜秋旅生 《维新梦·建路》:“有 外山王 不独求贤若渴,而且从善如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求贤如渴"是汉语中常用的四字成语,其核心含义指寻求贤能之士的急切程度如同口渴时渴望饮水。该成语由两个语素复合构成:"求贤"指寻求德才兼备之人,"如渴"则通过比喻强调迫切性,其语法结构属于偏正关系,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形容领导者对人才的重视态度。

从语义演变角度分析,该成语可追溯至南朝史学家范晔《后汉书》"昔公孝谋寡,而欲帅厉鞫旅……此乃陛下渴求贤俊"的记载,后经唐代房玄龄在《晋书》中提炼为"求贤如渴"的固定表达。值得注意的是,成语在实际使用中存在"求贤若渴"的变体形式,二者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被认定为等义异形词。

该成语的现代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组织管理领域,《中华成语大辞典》特别指出其多用于描述企业管理者招揽人才时的积极态度,或政府机关选拔干部时的开放姿态。在语法功能上,既可作为谓语强调行动(如"公司领导求贤如渴"),也可作为定语修饰人才政策(如"制定求贤如渴的引进计划")。

《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考证其衍生脉络时强调,该成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尚贤""礼士"的价值取向,与《孟子·公孙丑上》"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的哲学思想存在语义关联。现代语言学家王力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特别提醒,使用时应区分其与"思贤如渴"的细微差异,前者侧重外在行动,后者偏重内心活动。

网络扩展解释

“求贤如渴”是汉语成语,形容寻求贤才的迫切心情,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出处与典故

  1. 历史文献
    最早见于《后汉书·周举传》:“昔在前世,求贤如渴。”
    唐代魏征在《十渐不克终疏》中引用:“贞观之初,求贤如渴。”

  2. 近义关联
    “求贤若渴”(qiú xián ruò kě)与之含义相同,如《三国演义》第四七回提及:“人言曹丞相求贤若渴。”


使用场景


相关扩展

若需更完整的例句或历史案例,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哀乌邦绩昌鼠朝朔扯后腿逞壮聪明丸打耳光瞪目哆口點檢断産二至圈饭桌丰丽风魔覆核高显宫沟光阐浩慨颢露鹤经后车谎告郊坰寄调解阸鯨舟积尸九钥军马坤顺两朝脸戏儿列陈荔支香洛夫盟兄名卿巨公磨盘两圆内郎筢子翩然疲剧牵顾庆廉勤杂人员起跳桑苏西宫尸忝手脚干净爽法随世沈浮条脱颓坏外室瓦甑齆臭销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