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虫名。蜗牛的别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蜗牛,陵螺也。形如螔蝓,壳如小螺,热则自悬於叶下。”
“陵螺”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含义如下:
陵螺指蜗牛的别名,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该词最早见于晋代崔豹的《古今注·鱼虫》,描述其形态特征为“形如螔蝓,壳如小螺,热则自悬于叶下”。
该词属于古语或方言用法,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常见于文献或特定语境中。如需进一步了解蜗牛的生物分类或习性,建议参考生物学资料。
《陵螺》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螺蛳。螺蛳是一种有壳的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常见于湖泊、河流和稻田中。它的体形细长,外壳螺旋状,因此得名。
《陵螺》包含两个部首,左边是“阝”部,表示地区或地方的意义,右边是“虫”部,表示昆虫类的意义。
它的总笔画为15画。
《陵螺》一词源自《说文解字》,是古代汉字中的一个词语。
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为「陵螺」。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陵螺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具体而言,「陵」的上部分写成「土」字旁,下面的两点改为左边一个竖,右边一个横;「螺」的写法与现代相同,左上部分是「虍」旁。
1. 悠闲地走在河边,看到一只陵螺正慢慢爬行。
2. 他们在田间捡到了一些陵螺,用来做菜。
陵螺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成新词,例如:
1. 陵螺壳
2. 陵螺肉
3. 陵螺汤
近义词:螺蛳、螺壳
反义词:蜗牛、蛇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