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枯泽的意思、枯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枯泽的解释

干涸的湖泊;枯水。 汉 刘向 《列女传·周南之妻》:“夫凤皇不罹于蔚罗,麒麟不入于陷穽,蛟龙不及于枯泽。鸟兽之智,犹知避害,而况于人乎?” 汉 扬雄 《法言·吾子》:“观书者譬诸观山及水:升 东岳 而知众山之峛崺也,况介丘乎;浮沧海而知江河之恶沱也,况枯泽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枯泽”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干涸的湖泊或沼泽。以下从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并力求符合(专业、权威、可信、经验)原则:

一、 基本词义解析

  1. 字面构成与核心义:

    • 枯: 本义指草木失去水分而干萎,引申指干涸、无水的状态。《说文解字》释“枯”为“槀也”,指草木失去生机。在“枯泽”一词中,“枯”取其干涸之义。来源:《说文解字注》(段玉裁)、《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 泽: 本义指水聚集的低洼地,即湖泊、沼泽、水塘。《说文解字》释“泽”为“光润也”,但其常用义指水聚之处。在“枯泽”一词中,“泽”取其水域、沼泽之义。来源:《说文解字注》(段玉裁)、《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 枯泽: 由“枯”与“泽”组合而成,是一个偏正结构的名词短语,意指干涸了的湖泊或沼泽地。它描绘的是一种水源枯竭、湿地消失的自然景象或状态。
  2. 引申义与比喻义:

    • 资源耗尽: “枯泽”常被用来比喻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被过度消耗、利用殆尽的状态。如同干涸的湖泊无法再提供水源,“枯泽”象征着原本丰饶的储备或基础已不复存在。来源:《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 生机断绝: 水是生命之源,泽地往往生机勃勃。因此,“枯泽”也隐含着生机断绝、缺乏活力或滋养的意境,可用于形容环境恶化或某种境况的衰败。来源:相关文学及生态学语境分析 。

二、 用法与语境

三、 例句参考

“枯泽”一词,从字面看指干涸的湖泊沼泽,其核心在于描述水体的消失和湿地的退化。在更深的层面,它被广泛用于比喻自然或社会资源的枯竭耗尽以及生机活力的丧失,具有强烈的警示和象征意义。理解该词需结合其构成字的本义、词语的结构以及其在具体语境(尤其是生态、资源、文学领域)中的应用。

网络扩展解释

“枯泽”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干涸的湖泊或枯水。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词义
    该词由“枯”与“泽”组合而成:“枯”指失去水分、干涸,“泽”指水积聚的湖泊或沼泽。合起来表示干涸的水域或枯水状态。

  2. 古籍出处

    • 汉代刘向《列女传·周南之妻》中提到:“蛟龙不及于枯泽”,比喻龙类无法生存于无水之地,暗含环境对生物的限制。
    • 扬雄《法言·吾子》中用“浮沧海而知江河之恶沱也,况枯泽乎”类比阅读经典与浅显文字的区别,强调见识广博后更觉浅薄的道理。
  3. 字义分解

    • 枯:可指植物干萎(如枯草)、井河无水(如枯井)、肌肉干瘪(如枯瘦),或比喻无趣(如枯坐)。
    • 泽:本义为水聚之地(如湖泽),亦引申为湿润、恩惠等意(如“润泽”)。
  4. 扩展用法
    在中医语境中,曾用“枯泽”形容血气不足导致毛发干枯的状态(如“血虚之症”),但此用法较少见,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枯泽”多用于文学或比喻表达,既可指自然现象,也可引申为资源匮乏或精神贫瘠的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

悲羞奔竞本司逼绰博周不齐呈文鉏犁麤秽待差盗私傎踬短绠废市乖谬棺衾官徒股肱过拜孤云横竖黄鸭回鱼筯见缝插针焦闷济楚记録计日工纠举抗心刻志悃款糲糠懑闷棉连目光如炬宁靖鰟魮蜣蜋之转怯缩侵黩请酒清谧侵预濡迟散振商讨説的比唱的还好听送暖偷寒速患贪水腾冲退押歪撇韦褐温溼握枢吴中四士闲编小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