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枯泽的意思、枯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枯泽的解释

干涸的湖泊;枯水。 汉 刘向 《列女传·周南之妻》:“夫凤皇不罹于蔚罗,麒麟不入于陷穽,蛟龙不及于枯泽。鸟兽之智,犹知避害,而况于人乎?” 汉 扬雄 《法言·吾子》:“观书者譬诸观山及水:升 东岳 而知众山之峛崺也,况介丘乎;浮沧海而知江河之恶沱也,况枯泽乎?”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枯泽”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干涸的湖泊或枯水。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词义
    该词由“枯”与“泽”组合而成:“枯”指失去水分、干涸,“泽”指水积聚的湖泊或沼泽。合起来表示干涸的水域或枯水状态。

  2. 古籍出处

    • 汉代刘向《列女传·周南之妻》中提到:“蛟龙不及于枯泽”,比喻龙类无法生存于无水之地,暗含环境对生物的限制。
    • 扬雄《法言·吾子》中用“浮沧海而知江河之恶沱也,况枯泽乎”类比阅读经典与浅显文字的区别,强调见识广博后更觉浅薄的道理。
  3. 字义分解

    • 枯:可指植物干萎(如枯草)、井河无水(如枯井)、肌肉干瘪(如枯瘦),或比喻无趣(如枯坐)。
    • 泽:本义为水聚之地(如湖泽),亦引申为湿润、恩惠等意(如“润泽”)。
  4. 扩展用法
    在中医语境中,曾用“枯泽”形容血气不足导致毛发干枯的状态(如“血虚之症”),但此用法较少见,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枯泽”多用于文学或比喻表达,既可指自然现象,也可引申为资源匮乏或精神贫瘠的状态。

网络扩展解释二

《枯泽》的意思

《枯泽》是一个中文词语,表示土地干枯、水源枯竭的沼泽地。枯泽可以形容荒芜的沼泽地,没有水源,土壤干燥。

拆分部首和笔画

《枯泽》的拆分部首是木和氵,读音是kū zé。枯的部首是木,笔画是4;泽的部首是氵(水的部首),笔画是8。

来源和繁体字

《枯泽》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记载于《周易·坎卦·九三》:“枯腊,无咎。”枯腊可以理解为冬天时沼泽地干枯的状态。

繁体字的写法为「枯澤」,「澤」字在「泽」的基础上,多了一个「氵」旁,表示水。所以,繁体字中更强调水源的枯竭。

古时候汉字写法

根据《说文解字》,古时候「泽」的写法是「彳」字旁边加上「水」字,表示水流起伏的状态,与沼泽地形成鲜明对比。

例句

1. 这片枯泽已经干涸了,再也没有水了。

2. 这个地区长期遭受旱灾,沼泽地都变成了枯泽。

组词

1. 枯竭(kū jié)- 形容水源完全消失或精力、资源等耗尽。

2. 干燥(gān zào)- 形容缺少水分,非常干燥。

近义词

荒地、干旱

反义词

湿地、水源丰富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