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刻志的意思、刻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刻志的解释

犹笃志。志向专一。《新唐书·李渤传》:“ 渤 耻之,不肯仕,刻志於学。”《续资治通鉴·南宋理宗端平三年》:“ 了翁 刻志问学,几四十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宫梦弼》:“刻志下帷,三年中乡选。乃躬齎白金往酬 刘媪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刻志是一个复合词,由“刻”与“志”组合而成。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刻”本义为雕刻,引申为“深刻、专注”之意;“志”指志向、志愿,即内心的目标与追求。因此,“刻志”指以专注、坚定的态度铭记并践行志向,强调精神层面的执着与行动上的持之以恒。

在古汉语语境中,“刻志”多用于描述治学或修身的态度。例如《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刻志于天文历算。”此处“刻志”体现为对学问的专精钻研。现代汉语中,该词可泛指对理想、事业的专注追求,如“刻志求学”“刻志报国”。

从词性上看,“刻志”属于动词性短语,常与“于”“以”等介词搭配,后接具体目标或领域。其近义词包括“立志”“笃志”,反义词则为“懈怠”“游移”。需要注意的是,“刻志”在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书面语或学术性文本,口语中更倾向于使用“刻苦努力”“坚定信念”等表达方式。

网络扩展解释

“刻志”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二、文献出处

  1. 古代用例:

    • 《新唐书·李渤传》记载李渤“耻之,不肯仕,刻志於学”,指其放弃仕途,专注于学问。
    • 《聊斋志异·宫梦弼》中描述某人“刻志下帷,三年中乡选”,体现通过专注学习取得功名。
  2. 现代释义:多用于描述人坚定心志、不为外物所动的状态,常见于文学或历史类文本。

三、使用场景

四、造句示例

补充说明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更多出现在学术或文学领域。如需更完整的历史用例,可查阅《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奔流獙獙闭壁清野碧竪鼻须磻礴不慈不露神色蚕命廛邸吃饱蹲赤鼻矶寸辖制轮大蔡刀头剑首调布吊拷顶柜底慎抚署公事房规行矩步瑰艳海隅歡跃互训驾肩鉴诸结实尽行觉悟跨水连壤李门莽汉麻田擟拘明灭男教歕山飘藩坠混峭崿青圜寝具穷光蛋秋报群从衽金革三官钱述荡水满金山送定宿藏天谴通好温生絶裾吾许祥霙小忽雷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