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灰飞烟灭 ”。
比喻人亡或事物迅速消失。《圆觉经》卷上:“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 宋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四折:“年少 周郎 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亦作“ 灰飞烟灭 ”。 郭小川 《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 考茨基 早已灰飞烟灭。”
“灰飞烟灭”是一个常用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比喻事物或人在极短时间内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留痕迹。既可形容具体事物的消亡(如战争、建筑等),也可引申为抽象概念(如名利、情绪)的消散。
该成语常被引申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如历史兴衰、个人成败的转瞬即逝,提醒人们关注本质而非短暂表象。
示例:
苏轼笔下“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既描绘了赤壁之战的恢弘场景,也暗含对历史沧桑的喟叹。
《灰飞烟灭》这个词常用来形容事物的迅速消失或毁灭。通常指的是一种瞬间的、无法挽回的失去或毁坏。
《灰飞烟灭》中的每个汉字的部首和笔画如下:
灰(火部,6画)- 飞(飞部,8画)- 烟(火部,12画)- 灭(火部,17画)
《灰飞烟灭》于西汉时期开始被使用,并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它最早出现在《战国策·秦策一》中:“石乞无一日之食,而强足山长之问见死人之勇士乎?此岂是所谓愚夫愚妇之鼓腹哉?顾将磨以苦心,摔以铁杵,日斩尺木数十。曰:“子龙是也。”“灰飞”乃去常人,烟灭皆弗识也。”
《灰飛煙滅》是《灰飞烟灭》的繁体字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法可能会有些许差别,但《灰飞烟灭》的基本形状和结构并无大的变化。
1. 这次努力为了什么?结果却是灰飞烟灭。
2. 他的梦想犹如一场飓风,转眼间灰飞烟灭。
1. 烟消云散
2. 飘风断痕
3. 一瞬间
1. 顷刻间
2. 瞬息之间
3. 转眼间
1. 长存不朽
2. 历久弥新
3. 忘记不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