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轴的意思、坤轴的详细解释
坤轴的解释
古人想象中的地轴。 晋 张华 《博物志·地》:“ 崑崙山 北地转下三千六百里,有八玄幽都,方二十万里。地下有四柱,四柱广十万里,地有三千六百轴,犬牙相举。” 宋 辛弃疾 《满江红·和傅岩叟香月韵》:“根老大,穿坤轴。枝夭嫋,蟠龙斛。”《红楼梦》第五十回:“何处梅花笛?谁家碧玉簫?鰲愁坤轴陷,龙斗阵云销。”
词语分解
- 坤的解释 坤 ū 八卦之一:乾(俷 )坤。坤舆。 称女性的:坤造。坤宅(旧时婚礼称女家)。坤表。坤车。坤鞋。坤角儿(唕 )。 乾 笔画数:; 部首:土; 笔顺编号:
- 轴的解释 轴 (軸) ó 穿在轮子中间的圆柱形物件:轴心。轮轴。 像车轴的用来卷绕东西的圆柱形器物:画轴。卷轴。 量词,古代用于以轴装成的书卷,现用于缠在轴上的线以及装裱带轴子的字画等:“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
专业解析
坤轴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词汇,其含义可从字源、本义及文化象征三个层面解析:
-
字源与结构
“坤”源自《周易》,代表“地”,与“乾”(天)相对,象征柔顺、承载万物;“轴”指车轴或枢纽,引申为关键支撑点。二者结合指“大地的轴心”,反映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中维系大地运转的核心枢纽。
-
本义与引申义
- 地理概念:古代认为大地有轴心支撑运转,如《淮南子·天文训》载:“地维绝,天柱折”,坤轴即此类想象的具象化。
- 象征意义:喻指根本、基石,如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以“坤轴”喻文化根基。
- 文学意象:诗词中代指大地,如元稹“坤轴频摇动”形容地震。
-
文化象征与哲学内涵
坤轴承载“地道”哲学,强调厚重稳定,与“天道”互补,体现阴阳平衡思想。在风水学中,亦象征地气汇聚的中心(《地理辨正疏》)。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第1385页“坤轴”词条。
- 《周易·坤卦》释“坤”为地,《说卦传》详述天地属性。
- 《淮南子·天文训》(中华书局点校本),载宇宙结构论。
- 章学诚《文史通义·原道》(古籍出版社),论文化根基。
(注: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建议通过权威出版社纸质书或数据库如“中国基本古籍库”核查。)
网络扩展解释
“坤轴”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个想象性概念,指古人观念中支撑大地的轴心,具有哲学与文学双重意涵。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 字面构成:“坤”在《周易》中代表“地”,属八卦之一;“轴”即轴心。合指“大地的中心轴”。
- 核心定义:古人假想的地体运转中枢,类似现代地理学中的“地轴”,但属于非科学范畴的宇宙观描述。
二、文献溯源
- 晋代《博物志》
张华记载“地有三千六百轴,犬牙相举”,将坤轴描述为支撑大地的结构,反映早期对地体构造的想象。
- 诗词中的意象
- 辛弃疾《满江红》以“穿坤轴”形容树根粗壮,赋予其文学夸张色彩。
- 《红楼梦》用“鳌愁坤轴陷”暗喻社会动荡,体现其象征性。
三、文化意义
- 宇宙观体现:与“天枢”对应,构成“天圆地方”体系中的空间框架。
- 文学功能:常用于诗词夸张修辞,如杜甫“杀气南行动坤轴”借指战争撼动大地。
四、现代认知
需注意此概念属于古代哲学与神话范畴,与科学中的地球自转轴(地轴)无直接关联,更多体现先民对自然规律的朴素认知。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古籍原文或诗词用例,可参考《博物志》《杜工部集》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面郎君倍徙比来避灾不那得人点书吊儿郎当雕刿递籍耑爱放支高邻槅子贯月查鬼瞰家汗汗沺沺和众画瓦鹄头交价脚指接毂节用儆鉴炯介巨巾老疾两鼠斗穴淩风鹿豆禄勋昧宠尨眉皓发庙堂文学名缰利锁木樨花娘杀赔身下气鹏鱼烹煮劈烈青菓青羌坂善为我辞山查糕神狗干郎社学说舌丝分缕解遂古陶坯桃子同馆脱发抆泪五技孝谨下贤锌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