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侖山的意思、昆侖山的詳細解釋
昆侖山的解釋
[Kunlun Mountains] 亦作“崑崙山”。中國西部山系的主幹,西起帕米爾高原,經新疆西藏之間,通過青海西南到四川西北部,長2500公裡,7千米以上高峰有多座
詞語分解
- 昆的解釋 昆 ū 子孫,後嗣:昆裔(子孫後代)。後昆。 哥哥:昆弟(a.兄弟;b.友好親愛)。昆仲。昆季。昆玉(稱人兄弟的敬辭)。 衆多:昆蟲(蟲類的統稱)。 山名(a.“昆山”,在中國上海市和江蘇省;b.“昆
網絡擴展解釋
昆侖山的解釋可以從地理、文化和曆史三個維度展開:
一、地理特征
- 地理位置:橫亘中國西部,西起帕米爾高原,橫跨新疆、西藏、青海,東至柴達木盆地,全長約2500公裡,平均海拔5500-6000米,總面積超50萬平方公裡。
- 地形地貌:分西、中、東三段,西段有3座7000米以上高峰(最高峰公格爾峰7649米),中段和東段以6000米級山峰為主。包含冰川、高寒荒漠、草原等多樣生态系統,是塔裡木河等重要水源地。
- 自然景觀:以壯麗冰川(如巴顔喀拉冰川)、高山湖泊(如青海湖)及獨特岩溶地貌著稱。
二、文化象征
- 神話地位:古稱“昆侖丘”“玉山”,被視為“萬山之祖”“中華龍脈之祖”,道教奉為神仙居所(如西王母瑤池、元始天尊玉虛宮)。
- 精神圖騰:象征中華民族的精神高度,《山海經》《太玄經》等古籍将其描述為“天柱”“天地之中”,承載着華夏文明起源的想象。
三、曆史争議
- 地理定位演變:漢武帝時期将黃河源頭誤判為昆侖山(實為于阗南山),借此強化中原對西域的主權宣稱,使昆侖山成為政治與文化紐帶。
- 現代科學認知:雖證實黃河發源于巴顔喀拉山,但昆侖山作為“中華龍脈”的意象已深入人心,其地質延伸(如祁連山、秦嶺)構成中國地理骨架。
補充說明:部分資料對主峰名稱存在差異(如公格爾峰與瑪旁雍錯峰),可能與不同山脈分段命名有關。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新疆林業局官網或地理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昆侖山
昆侖山是一個指代具體地理位置的詞語。它可以分解成“日”和“山”兩個部首,共包含15個筆畫。昆侖山一詞最早出現在《山海經》中,形容的是中國西部的一座高山,也被稱為神山。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昆侖山的字形與現代字形有所不同。
在繁體字中,“昆侖山”可以寫作「昆崙山」。繁體字的形狀更接近于古代漢字的字形,也是漢字的傳統書寫形式之一。
根據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昆侖山的字形為「昆」加上山旁的上下橫撇,并帶有一點畫長。這個字形與現代字形中去掉了下橫撇的部分不同。
以下是一個關于昆侖山的例句:
昆侖山,峻秀壯觀,為中華山水之勝地。
與昆侖山相關的組詞包括:昆侖、昆侖仙境、昆侖仙山、昆侖之巅等。
近義詞包括:昆侖山脈、神農山、神威山等。
反義詞沒有一個明确與昆侖山相對的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