黩慢的意思、黩慢的详细解释
黩慢的解释
轻慢,亵渎不敬。 清 曾国藩 《祭韩公祠文》:“而谓仅妥侑於一署之内,丈室之中,如古所称社公云者,亦以黷慢甚矣。”《清史稿·礼志三》:“ 赵城 女媧陵 ,庙中故有塑像,帝斥其黷慢,彻之,改立神位,禁私祷。”
词语分解
- 黩的解释 黩 (黷) ú 污辱,玷污:黩货(贪财,贪污)。黩誓。 随随便便,滥用:黩武。黩烦。 黑:“林木为之润黩。” 笔画数:; 部首:黑; 笔顺编号:
- 慢的解释 慢 à 迟缓,速度小,与“快”相对:慢车。慢件。慢腾腾。慢条斯理。缓慢。迟慢。慢性。 态度冷淡,不殷勤,不礼貌:慢待。轻慢。傲慢。怠慢。 缓急快 笔画数:; 部首:忄;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黩慢”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及解释如下:
一、基本词义
“黩慢”指轻慢、亵渎不敬的行为或态度,常用于描述对他人、神灵或礼节的冒犯。例如清代曾国藩在祭文中提到“黩慢甚矣”,即批评对神明的不敬行为。
二、字义分解
-
黩(dú)
- 本义为污浊、玷污(《说文解字》注:“握持垢也”)。
- 引申为轻率、亵渎,如“黩武”(滥用武力)。
-
慢(màn)
- 原指行动迟缓,后衍生为怠慢、傲慢,如“怠慢”“傲慢”。
三、文献例证
- 《清史稿·礼志三》记载,清代帝王因民间塑像“黩慢”神灵,下令拆除并禁止私祷。
- 该词多用于严肃语境,如祭祀、礼仪等场合,强调对尊崇对象的冒犯。
四、用法特点
- 语境:多用于书面语或历史文献,现代口语较少使用。
- 搭配:常与“神明”“礼制”等词关联,如“黩慢神灵”“黩慢礼法”。
若需进一步了解“黩”的演变或“慢”的引申义,可参考《说文解字》及《汉书》注释。
网络扩展解释二
黩慢是一个包含两个汉字的词语,意思指的是行动缓慢,不迅速。下面是关于这个词的相关信息:
1. 拆分部首和笔画:
- 黦(黑):黑色,表示事物的颜色。
- 曼(曰):日字旁,表示与太阳有关的事物。这个部首是用于分类和查字典的。
2. 来源:
- 黩:本来指的是兽皮经过某种工艺处理后的绒毛部分,常用于制作衣物。后来引申为行动缓慢、拖延不前的意思。
- 慢:表示行动迟缓,操作不敏捷。这个字在古代文献中就有记录。
3. 繁体:
- 黬慢
4. 古时候汉字写法:
- 黩:黑+夕+尸+戈
- 慢:辶+曲+罒+心
5. 例句:
- 他黩慢地走着,似乎没有任何急迫的事情要去做。
- 她做事黩慢,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的安排。
6. 近义词:
- 缓慢、懒散、迟疑
7. 反义词:
- 快速、迅捷、敏捷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