悃恻的意思、悃恻的详细解释
悃恻的解释
恳切。《元典章·诏令一·中统建元》:“敷宣悃惻之辞,表著勤劳之意。”
词语分解
- 悃的解释 悃 ǔ 至诚,诚实,诚心:悃款。悃诚。谢悃。 笔画数:; 部首:忄; 笔顺编号:
- 恻的解释 恻 (惻) è 悲痛:恻隐。恻怛(忧伤)。恻恻(悲痛的样子)。凄恻。恻然。 笔画数:; 部首:忄;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悃恻(kǔn cè)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形容人内心真诚而深切的忧伤或同情。它属于较为典雅的书面用语,常见于文言或正式文体中,用以表达深沉、恳切的情感,尤其指因他人遭遇不幸而产生的真挚悲悯之情。
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 词义解析
- 悃 (kǔn):
- 本义指诚恳、真诚。《说文解字》释为“愊也”,意为内心真实无伪。
- 核心在于内心的真挚、恳切,不虚浮。
- 来源: 许慎. 《说文解字》
- 恻 (cè):
- 本义指悲痛、忧伤、同情。《说文解字》释为“痛也”。
- 核心在于因他人苦难或不幸而产生的哀痛、怜悯之心。
- 来源: 许慎. 《说文解字》
- 悃恻 (kǔn cè):
- 二字结合,强调这种忧伤、同情的情感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极其真诚恳切的,而非表面的或敷衍的。
- 形容情感真挚而沉痛。
二、 权威词典释义
- 《汉语大词典》:
- 释义:至诚,恳切。亦指诚恳忧伤的心情。
- 来源: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 释义:〈书〉真诚而忧伤。
-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王力主编):
- 虽未直接收录“悃恻”词条,但对“悃”和“恻”的释义清晰:
- 悃:真心诚意。如《楚辞·卜居》:“悃悃款款,朴以忠乎?”
- 恻:悲伤,怜悯。如《孟子·公孙丑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 来源: 王力 等.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
- 《辞源》(第三版):
- 释义:诚恳痛切。
- 来源: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等. 《辞源》(第三版)
三、 用法与特点
- 词性: 形容词。
- 语体色彩:书面语,带有一定的文言色彩和庄重感。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多见于文学作品、挽联、悼词或表达深切同情的正式场合。
- 情感强度: 强调情感的真挚与深沉,程度较重。
- 典型语境:
- 表达对逝者的深切哀悼: “闻讣不胜悃恻。”
- 表达对他人不幸遭遇的真诚同情与痛心: “见其境遇,中心悃恻。”
- 形容言辞或情感恳切沉痛: “悃恻之言,感人肺腑。”
四、 示例
“惊悉某某先生遽归道山,曷胜悃恻!先生德高望重,著述等身,今溘然长逝,实乃学界之重大损失。谨致沉痛哀悼,并向其家属表示深切慰问。” (常用于唁电或悼文)
来源: 鲁迅. 《鲁迅全集》中书信体例(注:此为例句风格参考,具体出处需结合上下文)
“悃恻”一词,由表“真诚”的“悃”与表“忧伤/同情”的“恻”复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是发自内心的、极其真诚而深切的忧伤或同情。它属于典雅庄重的书面词汇,常用于表达对逝者的沉痛哀悼或对他人深重苦难的诚挚悲悯,情感真挚而浓烈。其权威释义可见于《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源》等经典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
“悃恻”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目前未在常规词典和文献中收录,可能属于古汉语中的罕见组合或书写误差。根据单字含义推测:
-
悃
读作kǔn,意为诚恳、真诚,如“悃诚”“悃恳”,多形容人质朴无华的情感态度。
-
恻
读作cè,意为悲伤、怜悯,如“恻隐”“凄恻”,常与同情、哀痛相关的情感关联。
组合推测:
“悃恻”可能表示“真诚的哀伤”或“发自内心的同情”,类似“恳切悲悯”之意。但需注意,该词并非现代汉语常用词汇,可能出现在特定古文或方言中。若为创作或考据需求,建议进一步核查古籍文献或确认用字准确性。
别人正在浏览...
半截入土犇驰熛怒部案不济事不谋而同财绅差量潮烟篪竹丑类恶物稠直村末法蓝服约公牙钩栈锢陋菰芦寒人合节患苦僥荣禁忌日廐人急诊扣环六犯清音美俗密立根油滴实验摩翫难进易退拿贼拿赃铅铁侵叛痊除羣萃群芳争艳日积月累三无坐处僧衲讪笑善衣少待生生不息沈泒时田水簸箕属玉观祀祭食马送阅淘摸脱袴网巾帷盖五明骥无施不效溪狗洗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