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风吹过马耳。比喻充耳不闻、无动于衷或互不相干。语出 唐 李白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之二:“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宋 苏轼 《和何长官六言次韵五首》之五:“青山自是絶世,无人谁与为容。説向市朝公子,何殊马耳东风。”亦作“ 马耳春风 ”。 金 元好问 《谷圣灯》诗:“纷纷世议何足道,尽付马耳春风前。”亦省作“ 马耳风 ”。 宋 陆游 《衰病》诗:“仕宦螘窠梦,功名马耳风。” 清 钱谦益 《送于锵秀才南归》诗:“我生有命可自断,世事岂异马耳风。”
“马耳东风”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比喻对别人的话充耳不闻、无动于衷,或表示双方互不相干。其核心含义是“听而不闻”,常带有批评对方轻视建议的贬义色彩。
提示:该成语的繁体为“馬耳東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是否适合批评性表达。欲查看更多例句可参考来源。
《马耳东风》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听到马的耳朵里传来的风声。形容对别人的谣言、道听途说不加辨别地相信。
《马耳东风》的部首是马字的“马”,共有12个笔画。
《马耳东风》最早见于明代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齐国世家》。故事中,齐襄王因为听信马嬴的谗言,将功臣田忌贬谪。后来,齐国被入侵,齐襄王不得不请求田忌的帮助,田忌成功地击败了敌人。于是,齐襄王感慨地说:“可惜马耳东风。”这句话被后人引用,并发展成为成语。
《马耳东风》的繁体字写作「馬耳東風」。
在古代,「马耳东风」的写法没有明确的规定,可以使用不同的字形,例如「馬耳東風」、「馬而東風」等。
他听到的都是些马耳东风,毫无根据。
马嬴、耳朵、东风、风声
道听途说、蜚言蜚语、信谗
审慎、明辨是非、相信证据
柏舟之誓遍野变子标缸闭钳阊阖风成准词不逮意从私等离子态第八迪斯尼乐园躲债访世风靡一世伏线抚宥工牌贯通融会贵京桂席国氛海椒鹤籥湖山简核郊寰角巾东路矜慢酒气寄意廊屋了得利多陵篡力主沦废马驮子牧宫拿粗夹细逆推朋援匹夫僮妇前好七槃起樯啓手七五三煞癞树挂水量舜犬铁柜潼溶同心方胜腿杆退身望佯弦直解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