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送粮饷。 宋 苏辙 《京西北路转运使题名记》:“﹝ 京西 ﹞盗贼希阔,外无蛮夷疆埸之虞,内无兵屯馈饟之劳,为吏者常閒暇无事。”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 明 何腾蛟 等﹞分路拒战,连营亘二三百里。 式耜 馈饟不絶,我追师遂引退。”
餽饟:1.指粮饷。饟,同“ 餉 ”。《史记·高祖本纪》:“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絶粮道,吾不如 萧何 。”《汉书·食货志下》:“时又通西南夷道,作者数万人,千里负担餽饟。” 三国 魏 锺繇 《荐关内侯季直表》:“三军餽饟,朝不及夕。”
(2).指运送粮饷。 汉 贾谊 《新书·解县》:“中地左戍,延行数千里,粮食餽饟至难也。”
“馈饟”是古代汉语中表示馈赠食物的复合词,具体解析如下:
馈(餽)
本义指赠送食物,后泛指一般的馈赠行为。
饟
同“饷”,特指向在野外劳作的人(如农人、士兵)赠送食物。《尔雅·释诂》注“饁饟,馈也”,《诗经·周颂》有“其饟伊黍”的用例,指送黍米饭到田间。
《诗经》中“饟”多指田间送饭,如“其饟伊黍”描写周人丰收后向农人赠黍米饭的场景,体现古代“馈食于野”的劳作风俗。
该词现已罕用,被“馈饷”替代,多用于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研究领域。
《馈饟》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表示给予食物或礼物以表示尊敬、恭敬等感情。
《馈饟》的拆分部首分别为食和饣,食表示与食物相关的事物,饣是食物的象形字。该词的总笔画数为22画。
《馈饟》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文化中,其中的"馈"字表示奉献、赠送,"饟"字表示食物。这个词语在古时候常用于描述对神灵的祭祀仪式,后来也扩展为对人的馈赠。
《馈饟》的繁体字分别为饋饟,保留了原词的意思和组成部分。
在古时候,"馈"字的写法为飠+卸,"饟"字的写法为飠+甘。
1. 子曰:“品薄而馈不给,礼德也。”
2. 母亲亲手准备了丰盛的晚餐,温馨的场景令人倍感馈饟。
馈赠、馈送、馈献、馈贈禮物
赠送、给予、奉献、献上
索取、抢夺、夺走、剥夺
白鹿纸班轮差堪禅律成千论万车什扯纤拉烟虫虾蹿跶当场出丑丹葩地球仪法界观凤舆告俘歌味工艺美术工作证海立云垂后碑画地成图懽亲弧弓回敬娇弱交招洁操界沙紧接着啾嘲苛征崆峒老老坟劳效类禡笼鹅臝葬迷怖谋克女博士牵补侨治清唏大叫情焰泉客泉途裙花柔功守谦随序所急贴肉同胞共气完帐违戾文蓺无亏匣剑帷灯咸舃娴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