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媿辱的意思、媿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媿辱的解释

指耻辱的行为。《汉书·食货志上》:“人人自爱而重犯法,先行谊而黜媿辱焉。” 颜师古 注:“以行谊为先,以媿辱相黜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媿辱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媿”和“辱”两个语素构成,其核心含义是因自身行为或处境而感到羞愧与耻辱。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 字义与词义解析

  1. “媿” (kuì):本义即“惭愧”、“羞愧”。《说文解字》释为“慙也”,指内心因过失、不足或不如人而感到不安和羞耻。它是“愧”的异体字,意义完全相同。
  2. “辱” (rǔ):本义指“耻辱”、“羞辱”。《说文解字》释为“耻也”,指受到损害、贬低或使名声受损而感到的屈辱。
  3. “媿辱” (kuì rǔ):结合“媿”与“辱”的含义,“媿辱”强调的是因自身的过错、无能、失职或处于不利境地而内心产生的羞愧感,并伴随着由此带来的耻辱感。它侧重于描述主体内在的心理状态(羞愧)与外在评价或处境(耻辱)的结合。常可理解为“感到羞愧耻辱”或“蒙受耻辱而感到羞愧”。

二、 用法与语境

三、 出处与例证 该词在古代文献中时有出现,尤其在史书、奏章或表达自责情感的语境中。例如:

四、 总结 “媿辱”是一个蕴含深刻自责与羞耻情感的古汉语词汇,意指因自身原因或外在遭遇而感到羞愧并蒙受耻辱。它体现了行为主体对道德、责任或尊严的自觉,以及对负面评价或处境的敏感认知。

主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 主编) - 对“媿”、“愧”、“辱”及复合词释义的权威依据。 [权威词典]
  2. 《后汉书》(范晔 撰) - 提供包含相关情感表达的古代文献例证。 [历史典籍]
  3. 《汉书》(班固 撰) - 提供包含“媿辱”情感或类似处境的古代文献例证。 [历史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

“媿辱”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kuì rǔ,其核心含义指耻辱的行为或使人感到羞耻的情境。

详细解析:

  1. 词义
    指因行为不当或外界施加的屈辱而产生的羞耻感。例如《汉书·食货志》中提到:“先行谊而黜媿辱焉”,意为通过倡导道义来摒弃耻辱行为。

  2. 用法特点

    • 古代语境:多用于描述违反道德规范或社会准则后的羞耻感,如颜师古注《汉书》时强调“以媿辱相黜”(通过斥责耻辱行为来纠正风气)。
    • 现代使用:较少见于日常口语,多出现在文献或学术讨论中。
  3.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耻辱、侮辱(如《礼记》中“羞辱”指相似概念)。
    • 反义词:光荣、荣耀。
  4. 相关词汇辨析

    • 僇辱(lù rǔ):读音不同,指刑辱或侮辱行为,如《史记》中“僇辱以惩後”。
    • 羞辱:更侧重主观感受,指使人感到羞耻的言行。

示例:

“父母虽没,思贻父母羞辱,必不果。”(《礼记·内则》)
此句中的“羞辱”与“媿辱”在“耻辱”含义上相通,但“媿辱”更强调行为本身,而“羞辱”强调施加耻辱的过程。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用法,可参考《汉书》或《史记》相关篇章。

别人正在浏览...

唵叭香班谒崩殂不子恻怛之心长决锤击试验待答不理打磕睡低唱浅酌发现高级神经中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功观音粉古简过物侯度环念会状骄亵街溜子竞走冀群戢载老牛拖破车冷却灵光殿论世知人路人甲虑怀面砖密微微嫩气匿心欧阳询屏挡贫族谯呵气喘窃比琼书热芭人公穑事擅构上牲轼柜尸横遍野输籍法蒜薹岁火太冥胎孕听差通连委骳武断专横仙人欹器席地而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