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穑事的意思、穑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穑事的解释

农事。《书·汤誓》:“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穡事而割正 夏 。” 明 文徵明 《五月》诗:“时光临角黍,穡事望梅霖。”《清史稿·食志货一》:“ 陕 地兵祲交乘,百姓流散,北山气候,夏寒霜早,穡事无凭。”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穑事”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指代与农业相关的活动。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穑事”中的“穑”原指收割谷物,后引申为农业活动的统称;“事”即事务、工作。合起来表示农事、耕作相关的事务。例如《书·汤誓》中提到:“舍我穑事而割正夏”,意为放弃农事去征伐夏朝。


词源与文献引用

  1. 古代典籍

    • 《尚书·洪范》中提到“土爰稼穑”,强调土地与农耕的关系。
    • 《诗经·魏风·伐檀》中“不稼不穑”进一步印证“穑”与农业活动的关联。
  2. 历史记载

    • 《清史稿》记载:“穡事无凭”,描述陕西因气候和战乱导致农事艰难的情景。

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穑事”多用于书面或文学语境,泛指耕种、收割等农业生产活动,如“穑事繁忙”“穑事望梅霖”(出自明代文徵明的诗)。

如果需要更多例句或历史文献中的具体用法,可以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注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穑事(zé shì)的意思

《穑事》是一个汉语词语,指在农田中进行耕种、种植等各种农事活动的事情。它包括了播种、耕地、施肥、浇水、除草、收割等一系列耕作过程。

拆分部首和笔画

《穑事》中的“穑”字的部首是“禾”,也就是农作物的意思,而“事”的部首是“亻”,表示人。整个字的总笔画数为16画。

来源和繁体

《穑事》的来源较为复杂,其中的“穑”是由“禾”和“異”组成。在繁体中,“穑”字的写法是“穡”。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现在有所不同。《穑事》这个词在古时候的写法是“穡事”,两个字的形状与现代有所差异,但字义相同。

例句

她每天都忙于田间的穑事,直到麦子收割完毕。

组词

种穑、穑民、穑作、穑田。

近义词

耕作、农耕、农事。

反义词

休耕、荒地。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