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媿辱的意思、媿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媿辱的解釋

指恥辱的行為。《漢書·食貨志上》:“人人自愛而重犯法,先行誼而黜媿辱焉。” 顔師古 注:“以行誼為先,以媿辱相黜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媿辱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媿”和“辱”兩個語素構成,其核心含義是因自身行為或處境而感到羞愧與恥辱。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 字義與詞義解析

  1. “媿” (kuì):本義即“慚愧”、“羞愧”。《說文解字》釋為“慙也”,指内心因過失、不足或不如人而感到不安和羞恥。它是“愧”的異體字,意義完全相同。
  2. “辱” (rǔ):本義指“恥辱”、“羞辱”。《說文解字》釋為“恥也”,指受到損害、貶低或使名聲受損而感到的屈辱。
  3. “媿辱” (kuì rǔ):結合“媿”與“辱”的含義,“媿辱”強調的是因自身的過錯、無能、失職或處于不利境地而内心産生的羞愧感,并伴隨着由此帶來的恥辱感。它側重于描述主體内在的心理狀态(羞愧)與外在評價或處境(恥辱)的結合。常可理解為“感到羞愧恥辱”或“蒙受恥辱而感到羞愧”。

二、 用法與語境

三、 出處與例證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時有出現,尤其在史書、奏章或表達自責情感的語境中。例如:

四、 總結 “媿辱”是一個蘊含深刻自責與羞恥情感的古漢語詞彙,意指因自身原因或外在遭遇而感到羞愧并蒙受恥辱。它體現了行為主體對道德、責任或尊嚴的自覺,以及對負面評價或處境的敏感認知。

主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 主編) - 對“媿”、“愧”、“辱”及複合詞釋義的權威依據。 [權威詞典]
  2. 《後漢書》(範晔 撰) - 提供包含相關情感表達的古代文獻例證。 [曆史典籍]
  3. 《漢書》(班固 撰) - 提供包含“媿辱”情感或類似處境的古代文獻例證。 [曆史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

“媿辱”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kuì rǔ,其核心含義指恥辱的行為或使人感到羞恥的情境。

詳細解析:

  1. 詞義
    指因行為不當或外界施加的屈辱而産生的羞恥感。例如《漢書·食貨志》中提到:“先行誼而黜媿辱焉”,意為通過倡導道義來摒棄恥辱行為。

  2. 用法特點

    • 古代語境:多用于描述違反道德規範或社會準則後的羞恥感,如顔師古注《漢書》時強調“以媿辱相黜”(通過斥責恥辱行為來糾正風氣)。
    • 現代使用:較少見于日常口語,多出現在文獻或學術讨論中。
  3.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恥辱、侮辱(如《禮記》中“羞辱”指相似概念)。
    • 反義詞:光榮、榮耀。
  4. 相關詞彙辨析

    • 僇辱(lù rǔ):讀音不同,指刑辱或侮辱行為,如《史記》中“僇辱以懲後”。
    • 羞辱:更側重主觀感受,指使人感到羞恥的言行。

示例:

“父母雖沒,思贻父母羞辱,必不果。”(《禮記·内則》)
此句中的“羞辱”與“媿辱”在“恥辱”含義上相通,但“媿辱”更強調行為本身,而“羞辱”強調施加恥辱的過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用法,可參考《漢書》或《史記》相關篇章。

别人正在浏覽...

灞浐拜禱彩練慘無天日長攙攙常典長于丞簿持盈保泰籌建怆情打扣得路電子遊戲斷炊櫜弓戢戈革風易俗根據與條件管護顧影慚形荒馑護視鑒誡蛟蜃膠柱鼓瑟饑寒計料踦履脊髓灰質炎拒斥聚頭扇克什扣心狂慝狼筅聯體臨長旅居難以置信尼厖古鞶鑒辟寝绮襦纨绔薩滿省減手鍊殊勝誦繹溲器瑣門台吏痑痑提升通貢讬咐王馬滃滃現代漢語詞典最新闆賢德稀零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