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漕标的意思、漕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漕标的解释

谓 清 代漕运总督所属的绿营兵。担负漕粮的催督、保护等。《清会典·兵部一·尚书侍郎职掌》:“乃颁枢政於天下,凡緑旗兵,在 京 ,则统於巡捕营;十有九省则统於督标、抚标、提标、镇标、军标、河标、漕标。”注:“漕运总督所属緑营为漕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漕标是清代漕运管理体系中的军事建置,专指由漕运总督统辖的绿营兵部队,主要负责漕粮运输的护卫及河道治安维护。该词由“漕”与“标”组合而成,“漕”本义为水路运粮,《说文解字》释“漕,水转谷也”,后特指国家通过运河运输粮食;“标”在清代军事制度中为军队编制单位,如“标营”。漕标士兵日常巡查河道、押运漕船,并协助地方处理水匪劫掠事件,其职能在《清史稿·职官志》中记载为“掌催趱粮艘,防护疏浚”。

据《汉语大词典》(第6卷,第245页)解释,漕标属于清代地方驻防军体系,与“督标”“抚标”并列,受漕运总督直接调遣。其建制规模随漕运需求调整,鼎盛时期兵力达万余人。相关历史文献如《漕运则例》与《清代漕运全书》均记载了漕标的粮饷发放、巡逻路线等细则,体现了清代对漕运安全的制度化管理。

网络扩展解释

“漕标”是清代与漕运相关的专有名词,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定义

“漕标”指清代漕运总督统辖的绿营兵,主要负责漕粮运输的催督与保护工作。该词由“漕”(水道运粮)和“标”(清代军队编制单位)组成,字面可理解为“漕运系统的军队编制”。

二、具体职责

根据《清会典》记载,漕标与督标、抚标等共同构成清代十九省的绿营兵体系,其核心职能包括:

  1. 催征漕粮:督促地方按时缴纳漕粮
  2. 运输护卫:保障运粮船只的河道安全
  3. 稽查管理:监督漕运流程的合规性

三、历史背景

漕运作为古代经济命脉,清代通过设立漕运总督(正二品)统管八省漕政,漕标作为其直属武装力量,在维护“南粮北运”体系中具有战略地位。其建制体现了清代“因事设标”的军事管理特点。

四、延伸含义

在文学语境中,“漕标”有时被引申为象征性标志,如将漕船旗帜比作漕运系统的象征()。但此用法多见于近现代比喻,非历史术语原意。

注:如需查阅原始文献记载,可参考《清会典》及《清史稿·兵志》相关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

拜官年不吝赐教步韵産妇产疾陈农村村势势大姑大凉山宕账丹砂井颠台颠嚏二武分水线抚掌大笑干竭庚弟耕牧恨恚恨苦侯道皇舅缣纶娇好荆篠谨惠谨言鸡犬不宁句索壼奥老着脸醪俎了无龙陛迈上马杌尨奇民社淖汙匿报欺大压小轻重秋吟祁奚举午濡需桑榆晩景哨厮盛藻食火鸡死标白缠苏方谈兴题库涕泗交下抟沙作饭餧饲武义祥飙谐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