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匡阜的意思、匡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匡阜的解释

江西 庐山 的别称。 唐 孟浩然 《彭蠡湖中望庐山》诗:“中流见 匡阜 ,势压 九江 雄。” 唐 刘轲 《庐山黄石岩院记》:“古老有言曰:太极之气积而为山岳,洩而为川瀆。然则 匡阜 之气,其大也乎?” 唐 李德裕 《大孤山赋》序:“余剖符 淮 司,道出 蠡泽 。属江天清霽,千里无波;点 大孤 於中流,昇旭日於 匡阜 。不因左官,岂遂斯游?”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匡阜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古地名,现多作为庐山的别称使用。以下从词义、字源及文化背景三方面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匡阜指代中国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属专有地名。其核心含义包含:

  1. 地理指向:特指庐山整体山系,尤以“匡庐”区域为核心(《汉语大词典》)。
  2. 名称溯源:源于周朝匡俗(一说匡裕)隐居此山修道,后羽化登仙,世人称其居所为“匡庐”,山体形似覆筐,故又称“匡阜”(《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

二、字源解析

    • 本义为古代盛物竹器“筐”,引申为“方正”“纠正”(《说文解字注》)。此处取容器之形,因山体如筐覆地而得名。
    • 通假“框”,暗喻山势围合如筐壁(《汉语大字典》)。
    • 本义为土山,引申指高大山体(《尔雅·释地》)。强调庐山作为独立山系的巍峨地貌。

二字组合凸显庐山“形如覆筐、拔地而起”的地理特征。


三、文化关联

  1. 道教渊源

    因匡俗修道传说,庐山被道教列为“三十六洞天”之一,赋予“匡阜”宗教神圣性(《云笈七签》)。

  2. 诗词意象

    唐宋诗词常以“匡阜”代指庐山,如朱熹《庐山集》“匡阜西来云万重”,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亦隐含此意象。


参考文献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

臧励龢等.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M]. 商务印书馆, 1931.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字典》[M]. 四川辞书出版社, 1986.

张君房. 《云笈七签》卷二十七[M]. 宋代道藏本.

彭定求等. 《全唐诗》[M]. 中华书局, 1960.

(注: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建议通过权威数据库如《中国基本古籍库》或图书馆文献查阅)

网络扩展解释

“匡阜”一词主要有两种解释,需结合不同来源综合理解:

  1. 庐山别称说(主流解释) 根据权威性较高的沪江在线词典及其他多个来源显示,“匡阜”是江西庐山的别称。该词最早见于唐代文献:
  1. 纠错行为说(次要解释) 部分低权威性网页(如)将其解释为“匡正错误”的成语,但此说法未见于古籍或权威词典,可能是现代误读。

建议侧重:从文献考据角度,应采信第一种解释。第二种说法缺乏可靠依据,可能因“匡”字单独有“纠正”义(如“匡正”)而产生的联想误解。

注: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全唐诗》《庐山志》等古籍验证唐代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暗陬白牡板房别拗晨晷伧奴怆然泪下钓线堤堤东奔西跑东掩西遮断生独得顿朽戈鈇乖逆孤苦伶仃含哺鼓腹鹤骨龙筋浑话获宥见利忘义僭物绞鮹稼啬尽如所期激声婪栗乐文连绵离宫别馆离桡流射陌头女儿痨剽分蠯蛤期高穷幽气头上全数认知日逐荣燕三咤扫盲骚虐申祷胜负兵家之常胜如受币私黩踏鼓讨分上嗒丧田父野老同火顽陋无暇犀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