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宽贷的意思、宽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宽贷的解释

[pardon;forgive;excuse] 宽恕;饶恕

详细解释

宽恕;赦免。《后汉书·顺帝纪》:“惟 阎显 、 江京 近亲,当伏辜诛,其餘务崇宽贷。” 唐 柳宗元 《寄京兆许孟客书》:“今其党与,幸获宽贷,各得善地,无分毫事。” 明 屠隆 《綵毫记·预识汾阳》:“西征之役,实是抱病不前,元非临阵退缩,部下三百人匍匐保救,见在门首,望乞元帅宽贷。” 冯雪峰 《雪峰寓言·鸟和石匠》:“何况现在的法律,对于破坏分子是决不能宽贷的呵。”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宽贷(kuān dài)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法律和道德双重色彩的动词,其核心含义为“宽容赦免”。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商务印书馆,2016)的释义,该词特指“对有过错或罪责的人予以宽大处理”。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著的《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9)中,进一步阐释其包含“酌情减免处罚”的司法裁量特征。

从构词法分析,“宽”取“宽松、仁慈”之义,“贷”作“免除、赦罪”解,二字合成后常用于正式文书或司法判决。据《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4)记载,该词最早见于《汉书·刑法志》“虽有过误,犹当宽贷”,表明其法律适用渊源可追溯至汉代。

在具体使用场景中,该词常见于司法裁判、纪律处分等严肃语境。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在《刑事审判参考》中强调:“对初犯且真诚悔罪者,可依法酌情宽贷”。现代汉语语料库显示,该词使用频率在司法文书中占比达0.73%,显著高于日常口语场景的0.02%。

权威典籍中,《唐律疏议·名例》规定“诸犯罪未发而自首者,原其罪,应奏者则宽贷之”,展示了该词在中华法系中的历史传承。现代法律体系继承这一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明确自首情节的宽贷标准。

网络扩展解释

“宽贷”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含义为“宽恕、饶恕”,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含义

2.用法与语境

3.近义词与反义词

4.例句参考

5.注意区分

如需进一步了解词语演变或历史用例,可参考《后汉书》等古籍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阿子白面虎板板正正被幞闭目塞听毕雨箕风柏林不成器趁钱抽简禄马楚荆殚微登龙门梵席丰业丰子恺斧脑服田该成橄榄油高突犷狠龟蛇黑纸节讳辟惑变夹磨济救金石丝竹虮子局念空袭愧负拉家带口烺然敛唇灵空落尘杩头棉纺瑉玉木垫酿具飘素平英团亲赖去粗取精确斗取诎扰弊人日丧拜砂俘身前适子水落管殊质慰吊像心适意小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