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苏轼的意思、苏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苏轼的解释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间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作为汉语文化中的专有名词,"苏轼"一词在权威词典《汉语大词典》中被定义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含义可从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文学维度 苏轼是宋词豪放派代表人物,现存诗作2700余首,词作340余阕。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指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突破晚唐五代词风,开创"以诗为词"的创作路径。其散文《前赤壁赋》被收入《古文观止》,展现"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艺术特色。

二、艺术成就 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处研究显示,苏轼《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其"石压蛤蟆体"书法打破唐代尚法传统,提出"我书意造本无法"的美学主张。在绘画领域,他首创朱竹画法,主张"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文人画理论。

三、思想内涵 北京大学哲学系《宋明理学研究》指出,苏轼思想融合儒释道三家,在《东坡易传》中提出"君子如水,随物赋形"的哲学观,其《定风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体现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四、文化符号 苏轼形象已演变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意象,中国苏轼研究会统计显示,全球现存东坡祠、纪念馆等文化遗址47处,"东坡肉""东坡帽"等衍生文化符号18类,形成独特的"东坡文化现象"。

网络扩展解释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词作风格鲜明,在文学史上影响深远。以下从词的风格、代表作品及文学地位三方面展开说明:

一、词作风格

  1. 豪放派代表
    苏轼突破了传统婉约词的局限,开创豪放词风。他的词常以雄浑的意象和奔放的情感为特色,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壮阔画面。
  2. 题材拓展
    他将词的题材从儿女情长扩展到咏史、抒怀、田园等,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以生活琐事表达豁达心境。
  3. 善用比喻与哲理
    其词常通过自然景物隐喻人生,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借月抒怀,蕴含“人有悲欢离合”的哲思。

二、代表作品解析

三、文学地位与影响

苏轼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派奠基人。其词风打破了“词为艳科”的窠臼,提升了词的文学地位,对后世陆游、辛弃疾等产生深远影响。此外,他的创作理念强调“以诗为词”,将诗的技法融入词中,拓宽了词的表现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词句的赏析,可查阅古诗文网()或搜狗百科()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百花标刺碧碧卜卜长喟虫象穿秉传饭从卫待年蛾眉豆二大流跟赶钩栏钩裂钩络带枸杞子挂锄孤傲不群寒宫恒久横蔑画具黄犬花线晖如护衞蛟色近地进给量讥切就班倦劳跼蹄开遮连昏达曙流澌龙翔凤舞卢都马不停蹄蛮鴃蛮鞾毛脉鸣悃抹骨牌匿报溥仪骑鲸李生吞活夺申勑顺候顺时施宜四铺子着地所自同业推东主西颓景微赜文种薪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