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苏轼的意思、苏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苏轼的解释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间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词作风格鲜明,在文学史上影响深远。以下从词的风格、代表作品及文学地位三方面展开说明:

一、词作风格

  1. 豪放派代表
    苏轼突破了传统婉约词的局限,开创豪放词风。他的词常以雄浑的意象和奔放的情感为特色,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壮阔画面。
  2. 题材拓展
    他将词的题材从儿女情长扩展到咏史、抒怀、田园等,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以生活琐事表达豁达心境。
  3. 善用比喻与哲理
    其词常通过自然景物隐喻人生,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借月抒怀,蕴含“人有悲欢离合”的哲思。

二、代表作品解析

三、文学地位与影响

苏轼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派奠基人。其词风打破了“词为艳科”的窠臼,提升了词的文学地位,对后世陆游、辛弃疾等产生深远影响。此外,他的创作理念强调“以诗为词”,将诗的技法融入词中,拓宽了词的表现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词句的赏析,可查阅古诗文网()或搜狗百科()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苏轼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艺术理论家,被誉为“苏子”,是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人物。

拆分部首和笔画

词语“苏轼”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艹”和“车”,其中“艹”是草字头部首,表示与植物有关,而“车”表示与交通运输有关。苏轼的笔画总数为11划。

来源

据说,“苏轼”源自苏州的轨道,因为苏轼曾经任职于苏州地区。他还担任过许多其他地方的官员,为他取名的同时也与他的才华和成就有关。

繁体

在繁体字中,“苏轼”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仍然是用“苏轼”这个组合来表示。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苏轼”可以写作“蘇軾”,其中“蘇”是指“苏”的古代写法,而“軾”是指“轼”的古代写法。

例句

1. 苏轼的诗歌作品非常具有个性与情感。

2. 他的文学才能在宋代文坛上独树一帜。

组词

1. 苏洵:苏轼的父亲,同样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2. 载酒:指携带酒类饮品。

近义词

文人、豪放、杰出、才华横溢

反义词

平庸、无趣、无才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