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克什米尔的意思、克什米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克什米尔的解释

[Kashmir] 全称“查谟和克什米尔。”位于南亚次大陆北部山区。面积约1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00多万,其中77%信伊6*6*兰教,20%信印度教,还有少数锡克教徒和*********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克什米尔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克什米尔是南亚次大陆西北部的地区名称,其汉语词典释义可从以下四方面阐释:

一、地理定义 克什米尔指喜马拉雅山脉西段与喀喇昆仑山脉之间的高原区域,总面积约17.3万平方公里。该地区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包含印度河上游及其支流杰赫勒姆河等水系,地理特征以雪山、冰川和高原湖泊为主(《世界地理大辞典》,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主编)。

二、历史词源 该名称源自梵语"Kaśmīra",最早见于7世纪中国唐代高僧玄奘《大唐西域记》,记载为"迦湿弥罗国"。清代《海国图志》将其音译为"克食米尔",现代汉语规范译名为"克什米尔"(《中国大百科全书·历史卷》)。

三、政治现状 根据联合国1948年决议,该地区存在领土争议,现由印度控制查谟-克什米尔中央直辖区,巴基斯坦管辖阿扎德克什米尔和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中国实际管理阿克赛钦地区(《国际法领土争端案例汇编》,商务印书馆)。

四、文化内涵 在汉语语境中,"克什米尔"常代指具有战略价值的争议地区,亦因其手工羊毛披肩工艺闻名,清代文献称"开司米",现为高档纺织品代称(《亚洲文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克什米尔(Kashmir)是南亚次大陆西北部的重要地理与政治区域,其名称、历史背景及现状涉及多国争议。以下是综合解释:

一、词源与地理范围

  1. 词源:
    “克什米尔”源于梵文,由“克”(水)和“什米尔”(干涸)组成,意为“水竭之地”。最初指喜马拉雅山脉西端的一个峡谷,现泛指包含查谟、拉达克、巴尔蒂斯坦等7个地区的约17.3万-19万平方公里区域。

  2. 地理位置:
    位于青藏高原西部与南亚交界处,毗邻印度、巴基斯坦、中国、阿富汗,战略地位重要。境内多高山,包括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


二、历史沿革

  1. 古代至殖民时期:

    • 公元14世纪后,伊斯兰教传入并成为主流宗教,莫卧儿帝国(16世纪)统治时期推行宗教宽容政策。
    • 19世纪英国殖民者将克什米尔卖给印度教土邦查谟王国,形成查谟和克什米尔邦。
  2. 印巴分治与争议:
    1947年英国撤离后,克什米尔归属成为印巴冲突核心。穆斯林占多数(约77%)的克什米尔被印度教土邦王宣布加入印度,引发第一次印巴战争。1949年停火线划定,印度控制约60%区域,巴基斯坦控制约40%。


三、现状与争议

  1. 实际控制区:

    • 印控区:包括查谟、克什米尔谷地及拉达克(中国未承认其主权)。
    • 巴控区:含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等。
    • 中控区:阿克赛钦(中国实际控制,未纳入争议范围)。
  2. 主权主张:
    印度和巴基斯坦均宣称拥有全部主权,中国则主张拉达克等地区主权。争议导致多次战争(1965年、1971年等)及持续冲突。


四、文化与宗教


克什米尔是历史、宗教与地缘政治交织的复杂地区,其名称既反映自然环境,也隐喻了资源与权力的争夺。当前争议涉及多国主权,成为南亚稳定的重要挑战。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权威历史文献或国际法相关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挨坊靠院霭空逼凑播光参豫长红赤轴锉刀达官显宦答应蹎蹎彫俎端布额外负担放大器方介防衞膰俎風絃符竹戤米囤饿杀闳俊后戒后矩懽忭环洲蕙心兰质见恶浇裹角犀假气警昏金威巨屦拉纤令公流被浏慄沦漂明丽恁们澎涨贫富悬殊钳网清革檾蔴块散徙生人妇生遂释家手臂説破四扰私僮土兵外援汪翔无航小损些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