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土兵的意思、土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土兵的解释

地方兵。《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三年》:“﹝ 渝关 ﹞旧置八防御军,募土兵守之……土兵皆自为田园,力战有功则赐勋加赏。”《水浒传》第二四回:“ 武松 道:‘教嫂嫂生受, 武松 寝食不安;县里拨一个土兵来使唤。’”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卷十二:“选民丁之壮者编成什伍,号为土兵。”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而后知 明 人之徵土兵,亦犹本朝之募乡勇。”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土兵”是中国古代对地方性非正规武装力量的特定称谓,其含义和特点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演变,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土兵是由地方民众组成的非正规军事力量,主要特点包括:

  1. 地域性:多为本地青壮年组成,服务于特定区域。
  2. 非专业性:缺乏正规军事训练和装备,战斗力相对较弱。
  3. 临时性:通常在国家正规军不足时被征召,战事结束后解散。

二、历史发展脉络

  1. 起源(宋元时期)

    • 宋代称为“土军”,是地方治安部队。
    • 元代正式出现“土兵”概念,用于边疆镇守,如《元史》记载调遣土兵镇压叛乱。
  2. 明朝鼎盛期

    • 军事作用:明中期卫所制崩溃后,土兵成为重要军事力量,参与抗倭(如彭冀南率土兵立功)、戍边等战役。
    • 组织特点:由土司统辖,多为少数民族青壮,宗族纽带强,战斗力突出。
  3. 明末衰落

    • 因朝廷腐败、管理松懈,土兵逐渐失控,出现劫掠百姓、参与叛乱等问题,甚至加速明朝灭亡。

三、制度特点

  1. 世袭与征召结合:土兵多隶属世袭土官,平时务农,战时听调。
  2. 奖赏机制:以物质赏赐为主,极少授予官职,防止势力膨胀。
  3. 民族多样性:西南地区以苗族、土家族为主,西北则有藏族、回族等参与。

四、评价与影响

示例文献引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战役或制度细节,可参考《明史·兵志》或地方志相关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二

土兵

土兵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部首为“土”、“兵”,总共有5个笔画。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繁体字中,土兵的写法保持不变。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很大的不同。土兵在古代汉字中的写法为「土兵」。

以下是土兵的例句:

  1. 这个国家的土兵受过严格的训练。
  2. 他是一名土兵,从军多年,战功卓著。

以下是一些与土兵相关的组词:

以下是土兵的近义词:

以下是土兵的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