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醵的意思、科醵的详细解释
科醵的解释
谓科征聚敛。《旧五代史·晋书·郑阮传》:“有属邑令,因科醵拒命,密以束素募人阴求其过,后竟停其职,人甚非之。”
词语分解
- 科的解释 科 ē 动植物的分类单位:狮子属于猫科。槐树是豆科。 机关内部组织的划分:科室。财务科。 学术或专业的类别:科目。学科。文科。外科。 古代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科举。科甲。科第。登科。 判定
- 醵的解释 醵 ù 凑钱喝酒。 泛指凑钱,集资:醵资。醵金。 笔画数:; 部首:酉;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科醵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现较少使用,主要含义指按田亩或人丁分摊钱物(尤指聚饮费用),属于赋税或民间集资的特定形式。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分析:
一、字义分解
- 科
- 本义为“品类”“等级”,引申为按类别征收或摊派。《说文解字》释:“科,程也”,指条律、标准。在赋税语境中特指按田亩、人丁等标准征收钱粮(如“科税”“科配”)。
- 醵
- 本义为凑钱聚饮。《说文解字》载:“醵,会饮酒也”,后泛指众人集资(如“醵金”“醵资”)。
组合义:“科醵”即按既定标准(如田亩数)分摊集资款项,尤指为聚饮或公共事务筹款。
二、文献用例与历史背景
该词多见于宋元史籍,反映古代民间赋役或集体活动的筹资方式:
例1:宋代地方祭祀或宴饮时,常按户等“科醵”钱物。
《宋史·食货志》载:“凡祭祀、宴集,多科醵于民。”
例2:元代《通制条格》提及地方官吏借“科醵”之名滥征杂税:“禁扰民科醵,以苏民力。”
三、现代适用性
“科醵”属历史词汇,现代汉语已罕用,仅见于古籍研究或特定史学论述。其概念近似于“摊派”“集资”,但更强调按既定标准均摊的特性。
参考资料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年,第8卷第112页。
(释义:按田亩或人丁分摊聚饮费用。)
- 《宋史·食货志》,中华书局点校本,1985年。
- 《通制条格校注》,中华书局,2001年。
-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网络扩展解释
“科醵”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词义解析
- 读音:kē jù
- 基本含义:指通过官方手段征收、聚集财物,即“科征聚敛”。
- 语境:多用于描述官吏对民众的强制性赋税或财物征收行为。
二、引证解释
《旧五代史·晋书·郑阮传》记载:“有属邑令,因科醵拒命,密以束素募人阴求其过,后竟停其职,人甚非之。”
- 翻译:某县令因强行征收财物而遭到抵制,暗中用钱财收买他人搜寻其过失,最终被停职,此事受到非议。
- 背景:此例反映了古代官吏滥用职权敛财的现象,以及民众的反抗。
三、结构分析
- “科”:原指法律条文或征税类别,引申为“征收”。
- “醵”:本义为凑钱饮酒,后泛指聚集财物。
- 组合意义:两字结合强调以官方名义强制征收并聚集财物。
四、现代应用
该词属于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主要见于历史文献或相关研究。其含义与现代“摊派”“苛捐杂税”有一定相似性,但更具历史特定性。
五、补充说明
- 近义词:科敛、聚敛、征敛。
- 反义词:蠲免(减免赋税)、赈济(救济财物)。
如需更深入研究,建议查阅《旧五代史》原文或古代赋税制度相关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拜把兄弟白日贼邦畿爆鸣爆跳如雷鬓顔逋叛不期然蝉腹尺寸之柄池杉愁扰床敷丛错从意丹邱打鸭惊鸳雕青订货洞分斗触短跑附注改换门闾豪恶花巧火急箭笴贱阴急急忙忙靳财荆朴敬养近忧计穷智极觊望极则必反懻忮老挑挛踠猫步缗课谋赞难乎爲继年夜懦软搒捶瞥然评章破械失慌署假名天文餧养威重令行无偏无陂闲溜谢悰细柳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