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窠臼。《朱子语类》卷四五:“ 时举 説文字,见得也定,然终是过高而伤巧,此亦不是些小病痛,须要勇猛精进,以脱此科臼始得。” 明 唐顺之 《与洪方洲郎中书》:“胸中读书作文拟少觉轻省否?若精神尚只在此科臼中盘桓沿洄,则是於本来面目未可谓真有见也。” 清 张之洞 《读古人文集》:“再思其次,则《采菽堂古诗选》、坊行《五诗别裁》,虽有科臼,然平正不入恶道。”
“科臼”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两种解释:
同“窠臼”的异写(主要见于古籍文献)
根据考证,“科臼”是“窠臼”的异体写法,原指石臼或模具,引申为陈旧的格式、套路或框架。例如:
象征权谋或诡计(少数现代释义)
提出“科臼”为成语,指通过巧妙手段达到目的,其中“科”象征木棒,“臼”象征臼杵,暗喻权谋策略。但此解释缺乏古籍佐证,可能为现代引申或误读。
使用建议:
科臼(kē jiù)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以科学的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它可以指科学方法、科学途径和科学思维等。
科臼的拆分部首是「禾」和「臼」。其中,「禾」是草的意思,表示与植物有关;「臼」则表示磨碎食物的器具。
科臼的总笔画数为10,其中「禾」的笔画数为5,「臼」的笔画数为5。
科臼一词的来源较为简单明了,是由「科」和「臼」两个字组合而成的。其中,「科」意为科学,指研究和发现自然规律的一种方法;「臼」则表示磨粉用的器具。
科臼在繁体字中的写法并无太大差异,仍然是「科臼」。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差异。在古时候,「科臼」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整体的意思和用法并无太大变化。
古代汉字写法示例:
科: 考 → 田
臼: 㝮 → 吕口
1. 科学家通过科臼的方式解决了这个复杂的问题。
2. 我们应该积极运用科臼的思维方式,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这本书向读者们介绍了一种全新的科臼方法。
组词:科学、科学家、科学研究、科学方法。
近义词:科研、研究、学术。
反义词:迷信、不科学。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