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东钱的意思、东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东钱的解释

南朝 梁 时私铸铁钱的一种。 梁 普通 中铸铁钱以代铜钱。铁贱易得,私铸日增。 大同 以后,铁钱充斥,物价高涨,交易不复计钱数而以贯论。商贾因之以求利。自 破岭 以东,八十为百,名曰东钱; 江州 、 郢州 已上,七十为百,名曰西钱;京师以九十为百,名曰长钱。参阅《隋书·食货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东钱是中国明清时期在东南地区流通的一种民间小额货币单位,其核心含义与价值标准如下:

一、基本定义与价值

东钱指一种折合制钱的辅助货币单位。据《汉语大词典》记载,其价值为1两白银 = 10吊东钱 = 1000文东钱,而1文东钱实际仅等同0.1文制钱(标准铜钱)。这种虚估计价方式常见于地方民间交易,尤其在江南、福建等地盛行。

二、流通地域与历史背景

明代文献《三言二拍》及清代《清史稿》均提到,东钱在江浙、闽粤等商贸活跃区域广泛使用,主要用于日常小额结算。其产生与明清白银货币化相关,因官方制钱供应不足,民间自发形成区域性换算体系。

三、名称由来考据

“东钱”得名有两种说法:

  1. 地域说:源于“江东钱”的简称(江东指长江下游南岸),后泛称东南地区通行的钱制;
  2. 价值说:因价值仅为制钱十分之一,被称作“短钱”或“小钱”,而“东”字可能为方言转音。

四、废止时间

据经济史学者彭信威《中国货币史》考证,东钱制度延续至清中叶,随着道光年间官铸铜钱规范化及近代银元兴起,逐渐退出流通。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明史·食货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3. 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东钱”是南朝梁时期出现的一种区域性货币折算形式,具体解释如下:

一、定义与背景 东钱属于南朝梁(502-557年)私铸铁钱的产物。梁武帝普通年间(520-527年),因铜资源匮乏,朝廷推行铁钱替代铜钱。但由于铁价低廉且易获取,民间私铸现象激增,导致大同年间(535-546年)铁钱泛滥、物价飞涨,交易时不再逐枚计数,改为按“贯”为结算单位。

二、地域性差异 不同地区对铁钱的折算比例存在显著差异:

  1. 东钱:破岭(今浙江绍兴一带)以东地区,80文铁钱折算为100文使用;
  2. 西钱:江州(今江西九江)、郢州(今湖北武昌)以西,70文折算为100文;
  3. 长钱:京师建康(今南京)周边,90文折算为100文。

三、经济影响 这种区域性折算法导致市场混乱,商人趁机牟利,加剧了通货膨胀。该现象被《隋书·食货志》明确记载,成为研究南北朝货币制度的重要案例。

如需完整史料,可查阅《隋书·食货志》或、的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才藻蚕豆象残剩常典诚使喘月吴牛痤疽道篇大小夏侯电炬奠立二不棱登迩英阁法友风雨共舟钢尺告近红苕气花民虎变龙蒸较着军备开封空敞来报老八路岭隘遛腿螟蛉之子朋头平平淡淡平日匹休切偲勤干锓画穷壮区详润笔执政审判庭深恶痛嫉食工饰骂嘶盐四墉谈晤铁沙掌铁则通邻投贽脱简土绅往逝玩味违理五凤城五剽五藏六府挦毛心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