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试帖的意思、试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试帖的解释

1. 唐 代明经科试士之法。在试卷上抄录一段经文,另用他纸覆在上面,中开一行,显露字句,被试者即据以补上下文。《新唐书·选举志上》:“乃詔自今明经试帖粗十得六以上,进士试杂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后试策。”

2.即试帖诗。 唐 孟棨 《本事诗·徵咎》:“ 崔曙 进士作《明堂火珠》诗试帖,曰:‘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又如《喜雪献裴尚书》《咏月和崔舍人》以及《叉鱼》《咏雪》等诗,更復措思极细、遣词极工,虽工於试帖者,亦逊其稳丽。” 胡适 《<词选>自序》:“这种词等于文中的八股,诗中的试帖;这是一班词匠的笨把戏,算不得文学。”参见“ 试帖诗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试帖”一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需结合历史背景和文献记载综合理解:

一、唐代明经科考试方法

  1. 考试形式:考生需在试卷上抄录一段经文,另用纸覆盖两端,中间仅显露一行字句,考生需根据上下文补全被遮盖部分。此方法称为“帖经”,要求考生对经典内容高度熟悉,正确率需达到60%以上才能通过。
  2. 演变与目的:此法主要用于考察对儒家经典的记忆能力,后逐渐成为明经科的核心考核方式之一。

二、科举考试中的诗体形式

  1. 试帖诗特点:
    • 命题方式:多截取古人诗句为题目,冠以“赋得”二字,如唐代崔曙的《明堂火珠》诗即以“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为名句命题。
    • 格式要求:多为五言或七言,通常需押六韵或八韵,形成独特的诗歌体裁。
  2. 历史影响:清代赵翼曾评价试帖诗“措思极细、遣词极工”,认为其工整程度甚至超过普通应试文体。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唐代科举制度或试帖诗实例,可参考《新唐书·选举志》及孟棨《本事诗》等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试帖的意思

《试帖》是一个词语,通常指的是用来测试笔迹、墨迹、字体等方面的书法作品或者印刷品。它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分别是“试”和“帖”。

拆分部首和笔画

“试”字是由“言”和“式”两个部首组成的,它的总笔画数为8。而“帖”字是由“巾”和“占”两个部首组成的,它的总笔画数为8。

来源和繁体字

《试帖》这个词的来源较为复杂,它既可以指测试字迹的作品,也可以指测试纸张质量的样张。在古代,人们常常使用这个词来表达对书法或者印刷品的品评。

在繁体字中,用来表示《试帖》的词语是「試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中,对于《试帖》这个词,可能会采用不同的字体和字形来书写。然而,其意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一致。

例句

1. 他准备了一些《试帖》,用来练习自己的书法技巧。

2. 老师让学生们交上他们的《试帖》以便检查笔迹。

组词

试卷、试验、试探、帖学才艺

近义词

书迹、墨迹、字样、样张

反义词

正式文稿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