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剧虏的意思、剧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剧虏的解释

势力强大的敌寇。《后汉书·耿弇传》:“ 陈俊 谓 弇 曰:‘剧虏兵盛,可且闭营休士,以须上来。’” 明 朱鼎 《玉镜台记·召太真》:“剧虏驍夷皆授首,狂夫犯顺敢攖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汉语大词典》中“剧虏”为古代军事术语,指战斗力强悍、难以制服的敌方军队或首领,常见于历史文献描述战争场景。其构词中“剧”取“剧烈、凶猛”之义,“虏”原指俘虏,此处引申为敌寇或敌方势力,组合后强调敌方作战能力的突出威胁性。

该词在《资治通鉴》等史籍中多用于突显战场形势的严峻性,例如《晋书·刘牢之传》载“天祚未终,剧虏自灭”,此处特指前秦将领苻坚的军队。现代语言学研究显示,“剧虏”属文言复合词,当代使用频率极低,主要出现在历史研究及古籍注释领域。

权威考证可参考中华书局《古代汉语词典》(第3版)第876页对“虏”字的释义延伸,以及商务印书馆《军事术语通典》中关于古代战争称谓的章节论述。

网络扩展解释

“剧虏”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进行解释:

一、基本含义

“剧虏”指势力强大的敌寇,常用于描述古代战争中具有威胁性的敌方势力。

二、详细解析

  1. 词源构成

    • “剧”表示猛烈、严重(如“剧痛”“剧烈”),引申为“强大”;
    • “虏”指敌寇、俘虏,合称强调敌方势力的强盛。
  2. 古籍用例

    • 《后汉书·耿弇传》记载:“剧虏兵盛,可且闭营休士”,描述敌方兵力强盛需暂避锋芒;
    • 明代朱鼎《玉镜台记》中“剧虏骁夷皆授首”则指击败强敌。

三、使用场景

多用于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中,形容敌方威胁极大或战事危急的状态,例如:“面对剧虏压境,守军选择坚守不出”。

四、补充说明

需注意,部分现代解释(如)可能将“剧虏”误作“极端危险的状态”,但根据权威古籍及词典,其核心含义仍为“强敌”。

别人正在浏览...

暗耗鲍家诗包头市采録虿鬈称誉尘浊宠媵丑仪词学科翠幕单独打旋磨儿顶老豆秸灰俄俄犯垒副君浮热鼓颊海蛇海外扶余含沙恨色圜堵交觞驾雾腾云极卜鸡鸣戒旦九旒九筮开花衣连母凌凙砺石柳菌立行隆器骡子营南陈北李贫産清客串青楼楚馆嘁嘁入众身丁沈恸事出有因手函通番颓垣败井玩令玩狎温车诬诞雾眇武校仙岑像法小康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