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避复的意思、避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避复的解释

避免重复。 杨树达 《古书疑义举例续补·省句例》:“《史记·外戚世家》云:‘两人所出微,不可不为择师傅宾客,又復效 吕氏 大事也。’按:文本当云:‘不可不为择师傅宾客;不为择师傅宾客,又復效 吕氏 大事也。’避复,省去一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避复是汉语修辞学中的重要原则,指在表达中为避免词语或句式重复单调,主动采用同义词、近义词或变换句式等手段,使语言表达更具变化性和表现力。其核心在于追求语言的丰富性与艺术性。

一、核心定义与目的

避复强调在相邻语境(如句子、段落)中,对相同或相似语义的内容,通过选用不同的词汇或调整句式结构来实现表达上的创新。这一手法能有效提升文本的韵律美感和阅读流畅度,避免因重复导致的呆板枯燥。例如:

原句:他喜欢读书,也喜欢运动。

避复后:他热衷读书,亦爱好运动。

(“喜欢”替换为“热衷”“爱好”)

二、功能与价值

  1. 增强语言表现力

    通过词汇替换(如“观”“视”“览”均表“看”)或句式调整(主动句与被动句交替),使表达更生动灵活。

  2. 提升文本审美层次

    古典诗词与散文中尤为常见,如《左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中,“再”“三”替代“第二次”“第三次”,凝练有力。

  3. 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汉语注重意合与韵律,避复是达成语言精炼和谐的重要手段,如成语“千辛万苦”避免重复使用“千”与“万”。

三、常见实现方式

类型 示例
同义替换 “迅速”“疾速”“飞快”交替表示“快”
结构变化 主动句“风吹动树叶”改为被动句“树叶被风吹动”
省略与指代 “他先发言,随后她(发言)”省略重复动词

四、经典文献例证

  1. 古代用例

    《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替代“第二鼓”“第三鼓”,避免重复,突出气势递减。)

  2. 现代用例

    鲁迅《故乡》:“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萧索”与“荒”近义互补,避免直接重复“荒凉”。)

权威参考文献

  1. 王希杰. 《汉语修辞学》. 商务印书馆,2004.

    (系统阐释避复在汉语修辞体系中的分类与应用逻辑。)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2016.

    (“避复”作为修辞术语收录,定义其语言实践意义。)

  3. 张涤华等. 《汉语语法修辞词典》. 安徽教育出版社,1988.

    (解析避复与“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区别与配合。)

网络扩展解释

“避复”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修辞手法中的避复

在写作或说话时,为避免词语重复单调,有意选用同义词、近义词或转借词替代,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变化性。例如:

二、古书中的避复

指通过省略句子结构来避免重复,常见于古文写作。例如《史记·外戚世家》中的例句:

原文:“不可不为择师傅宾客;不为择师傅宾客,又復效吕氏大事也。”
避复后:“不可不为择师傅宾客,又復效吕氏大事也。”(省略重复的“不为择师傅宾客”)
——杨树达《古书疑义举例续补》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书案例或修辞技巧,可查阅《古书疑义举例续补》或现代汉语修辞学专著。

别人正在浏览...

抱玉握珠备位充数采获侧犯欃檀陈表乘御箠笞触置单议底号觌武鹅观草反覆手饭篮丰屋之戒赙布附小高光构赏广虚谷呱呱活寳简心家史解绑九世及物考寻口号窥窃类家鸾路沦落风尘木兰花鸟村女神排印骈偶浅嚐辄止情赖闰月弱子丧逝沙包蛇变升汰沈密寡言事意水禽送年盘算错汰减太容途轨外铄无寄消黎花小数西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