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勘当的意思、勘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勘当的解释

(1).审问核察。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持法》:“ 崔宣 反状分明,汝( 张行芨 )宽纵之,我令 俊臣 勘当,汝无自悔。”《新唐书·儒学传中·徐坚》:“比犯大逆,詔使者勘当,得实輒决。”

(2).审核议定。 宋 苏辙 《论边防军政断案宜令三省枢密院同进呈札子》:“元係枢密院指挥取勘及保甲司乞特断公案,令大理寺定断,刑部勘当申院。”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吏文可笑》:“予白丞相别令勘当,乃得改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勘当”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中。其核心含义侧重于审查、核实并做出决定或判决。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及文献的详细解释:

一、核心释义

  1. 审查核实并裁决:

    • “勘”指查核、校对、审问;“当”指判处、裁决、担当。
    • 合起来表示对事务、案件、文书等进行详细的调查、核对,并根据核查结果做出相应的处理决定或判决。强调的是一个包含调查与决断的完整过程。
    • 例:《旧唐书·职官志》中涉及官员职责时,常有“勘当”事务的记载,指审查处理相关公务。
  2. 特指古代官府的审查职责:

    • 在历史文献中,“勘当”常作为官府(尤其是司法、行政机构)的一项具体工作,指官员对上报的案件、公文、账目等进行核实并给出处理意见或批复。
    • 例:唐代的中央或地方官员在处理案件时,需“细加勘当”,即仔细审查核实后再做判决。

二、词源与用法解析

三、现代语境中的使用

在现代汉语中,“勘当”已非常罕见,基本被更具体的词汇取代:

四、权威参考来源

“勘当”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色彩的汉语词汇,意指对事务(尤指案件、公文)进行详细审查、核实,并在此基础上做出裁决或处理决定。其核心在于“查”与“断”的结合,反映了古代行政司法活动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在现代,其功能已被更具体的词汇所分担。

网络扩展解释

“勘当”是汉语中的历史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且多用于古代公文或司法语境:

  1. 审问核察

    • 指对案件或事件进行详细审问和核查,常见于司法场景。例如唐代刘肃《大唐新语·持法》记载:“崔宣反状分明,汝宽纵之,我令俊臣勘当,汝无自悔。”
    • 在《新唐书》中也有类似用法:“比犯大逆,诏使者勘当,得实辄决。”说明其用于重大案件的审查流程。
  2. 审核议定

    • 指对政务、案件等进行审议并作出决定,强调官方审核的程序性。例如宋代苏辙的奏札提到:“令大理寺定断,刑部勘当申院。”
    • 宋代洪迈《容斋随笔》中记载官员需“别令勘当”以修改政令,进一步体现其行政审议功能。

其他补充说明:

若需进一步探究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大唐新语》《容斋随笔》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阿负奥内卑劣并产簿册不一而足惨恻谶兆地癖地平坐标系斗趣顿渐废文任武风缆分诣诟侮瑰词毫忽横侈后尧婆花话碱气家塾本继迹缉缉井花脊线开屏廓张酪素廉悍联席会议理曹掾冒货凝科谯楼罄地棋响齐优骑战人心涣散容体蕊简散侯上翔史抄失之毫厘,差以千里饰妆收过税敛死沉沉俟畿死有余诛叹观止探综退居危明无亲无故显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