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穿铠甲的骑兵。《新唐书·郭子仪传》:“身自率鎧骑二千出入阵中。”
“铠骑”是一个汉语词汇,其详细解释如下:
该词出自《新唐书·郭子仪传》中“身自率铠骑二千出入阵中”一句,描述了唐代名将郭子仪亲自率领两千重甲骑兵冲锋陷阵的场景,体现了铠骑在战场上的重要战术作用。
“铠”与“骑”的拆分释义
军事意义
铠骑因防护性强、机动性高,常用于突破敌方阵型或执行突袭任务,是古代精锐部队的典型代表。
《铠骑》(kǎi qí)是一个包含两个汉字的词语,指代一种护身战斗装备。
铠(kǎi)是《汉字源流字典》中的一百零七号部首,表示“甲胄、盔甲”。
骑(qí)是《汉字源流字典》中的一百二十一号部首,表示“骑乘、乘坐”。
铠骑的意思可以理解为穿上盔甲并骑乘的战士。
这个词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官兵配备的装备和战车。
繁体字“铠骑”与简体字一致,拆分部首和笔画也没有改变。
在古代写法中,根据《说文解字》,“铠”字的古代写法中包含有“金”字的部分,代表这是用金属制成的护甲。
“骑”字的古代写法中则是由“马”和“人”两个部分组成,表示骑乘状态。
1. 古代将领驰骋沙场时通常穿着厚重的铠甲,成为真正的铠骑。
2. 铠骑英勇无畏,保卫着大地上的安宁。
1. 铠甲(kǎi jiǎ):指代盔甲。
2. 骑士(qí shì):指代骑乘马匹并履行骑士义务的人。
3. 甲胄(jiǎ zhòu):指代战斗时所佩戴的盔甲。
4. 铠装(kǎi zhuāng):指代护身战斗用的装备。
近义词:战马、战士。
反义词:兵弃、步卒。
暗转抱牍包袱底儿宝绪比索逼制步递布颿无恙操鼓撑撑楚户赐祝躭惊受怕笃古饿莩遍野伐柯人肥泽父息告月寡嫠哈什鹤立黄栌回味无穷牋刺吉昌节嫠九鬿九执寄秧跨鞋浪费离距落魄不羁鲁拙内金浓桃艳李旁观者清朴强平曲聘问七满八平清风高节撒喷艄公身在曹营心在汉鼫鼠叔公殊眷庶类四大发明铁骨铮铮踢里踏拉文玉树五云乡吴妆夏海遐迹啸傲嶰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