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ttention!Halt and freeze!] 士兵操练的一种姿式,脚跟并拢成45度,身体直立,手和臂自然地下垂在身体两侧,目视正前方,常用作口令
(1).军事或体操的口令,命令队伍或个人在原地站好。
(2).挺身直立以示敬意。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京派”和“海派”》:“我宁可向泼剌的妓女立正,却不愿意和死样活气的文人打棚。” 刘云鹏 《柳河屯的烽火》第一章一:“ 肖旺荣 的副官歪戴着大6*盖6*帽,领着一个人来到了轿车跟前,打个立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立正汉语 快速查询。
“立正”是一个常见的中文口令,主要用于军事训练、队列集合或正式场合,表示一种规范的身体站立姿势。其含义和具体要求如下:
“立正”指身体保持直立、精神高度集中的姿势,通常作为队列动作的基础。该姿势要求全身紧绷,重心均匀分布,体现纪律性和严肃性。
“立正”常与“稍息”配合使用。例如,教官喊“稍息”时,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身体放松;再次喊“立正”则需迅速恢复直立姿势。
在非物理动作层面,“立正”也可比喻端正态度或严守规范,如“思想上立正看齐”。
若需学习具体动作细节,建议参考军事训练手册或观看标准化教学视频。
“立正”一词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立”和“正”。它是一个常见的词语,多用于日常生活和军事方面。
“立”字的部首是“立”字,它是一个独体字,只有一个部首。它的笔画数为5,依次是横、竖、撇、点、竖。
“正”字的部首是“一”字,它也是一个独体字,只有一个部首。它的笔画数为5,依次是横、竖、横、竖、撇。
“立正”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的意思是站直、挺拔。在军事方面,它指的是军队在队伍训练时保持直立、端正的姿势。
“立正”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立正」。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立”字的写法为「⺮」,它是一个象形字,形状类似于一根直立的竹子。而“正”字的写法为「ましい」,它在漢字书写形式上有所不同。
1. 在军事训练中,士兵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立正站好。
2. 在面对困难时,我们要保持心态立正,勇往直前。
立功、正直、正义、正视、正常、正式、立足、正统
正直、端正、挺直、直立、正当
歪斜、倾斜、扭曲、不端正、不正当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