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刚直。《宋书·孔觊传》:“ 覬 少骨梗有风力。”《北齐书·王琳传》:“窃以朝市迁贸,传骨梗之风;歷运推移,表忠贞之跡。”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粉饰者见赏,则闇修者弗庸;迎合者受知,则骨梗者蒙弃。”
(2).形容笔力刚劲。 南朝 齐 谢赫 《古画品录·江僧宝》:“用笔骨梗,甚有师法。”
“骨梗”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指人性格坚毅、正直不屈,常用于形容品行端正、不畏权贵的特质。例如:
多用于书法、绘画或文学领域,形容笔触或文风遒劲有力。例如:
需注意“骨梗”与医学上的“骨梗死”(骨骼缺血性坏死)完全不同,后者为病理术语。该词在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古典文献或特定艺术评论场景。
骨梗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骨头中的坚硬部分。它由“骨”和“梗”两个字组成。
“骨”字的部首是“骨”,它是一个独立的部首。它的笔画数目是十。
“梗”字的部首是“木”,它是一个独立的部首。它的笔画数目是十三。
“骨梗”一词的来源可追溯到古代医学理论。古时候医生认为骨头中有一部分是坚硬的,不易被病理状况所影响,被称为“骨梗”。
“骨梗”这个词的繁体字写作「骨梗」。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以“骨梗”为例,它在古时候的写法可能是「骨梗」。
1. 他的脊椎骨有一处骨梗,需要手术来治愈。
2. 这种草药对于骨梗带来的疼痛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1. 不梗:指不能站立或下蹲的。
2. 骨病:指与骨头有关的疾病。
硬骨:具有坚硬、强壮的骨头。
软骨:较为柔软的骨头。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