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火炬照耀。 汉 牟融 《理惑论》:“若子可谓见礼制之华,而闇道德之实;闚炬烛之明,未覩天庭之日也。”
(2).指蜡烛。《南史·张畅传》:“ 义恭 又餉炬烛十梃, 孝武 亦致锦一匹。”
炬烛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炬”和“烛”两个单字组成,均与照明相关,合指火把与蜡烛,泛指古代用于照明的工具。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指用油脂或易燃物捆扎而成的火把。《说文解字》释:“炬,苣火也。”古代行军、祭祀常用火炬照明,如《史记》载“项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即用火炬㊦。
原指以蜡或油脂制成的照明物,后泛指灯烛。《礼记·曲礼》有“烛不见跋”之句,强调烛火需保持明亮㊦。
“炬烛”并称,泛指所有人工光源。如《汉语大词典》释义:“炬烛,火炬与蜡烛;泛指照明之物。”㊦
古代“炬烛”是夜间主要光源,承载实用与象征意义:
“夜不燃炬烛,唯暗诵经书。” ㊦(描述勤学场景)
“古无油灯,唯用炬烛,汉始有石脂燃照。” ㊦(追溯照明演变)
上海辞书出版社,ISBN 978-7-5326-1744-1,第8卷第112页。
中华书局,ISBN 978-7-1010-3255-3,“火部”释“炬”。
中华书局,ISBN 978-7-1011-0642-0,第四章“照明用具”。
古籍引文格式示例
《礼记·内则》:
﹎﹎﹎﹎﹎﹎﹎﹎﹎﹎﹎﹎﹎﹎﹎﹎﹎﹎﹎﹎﹎﹎﹎﹎﹎
夜行以烛,无烛则止。
﹎﹎﹎﹎﹎﹎﹎﹎﹎﹎﹎﹎﹎﹎﹎﹎﹎﹎﹎﹎﹎﹎﹎﹎﹎
(楷体排版模拟古籍样式)
注:因古籍原文无现代网页链接,故标注书籍来源;若需在线资源,可参考“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检索相关典籍。
“炬烛”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火炬照耀
指用火把或火炬照亮周围环境。该释义出自汉代牟融的《理惑论》:“若子可谓见礼制之华,而闇道德之实;闚炬烛之明,未覩天庭之日也。”
指蜡烛
在古籍中,“炬烛”也直接代指蜡烛。例如《南史·张畅传》记载:“义恭又餉炬烛十梃,孝武亦致锦一匹。”
多用于古文或文学性文本,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例如描述古代夜间照明场景时,可用“炬烛通明”形容火光照耀的景象。
阿贵白浊卑身博综畅茂痴求楚壸登崇俊良點脣甸圻都了断金侣咢咢耳目之欲福禄宫户乖刁管情取傀然好汉秏滑宏窈吼駡兼赅燋槁金轴讥戏居安思危寇脱宽靖旯旮雷门鹤陵诮面首左右宓汩密燕耐火槃夷骈组飘籓坠溷青雕邛筰热情奔放戎缮生拉硬扯收发束衽撕咬素性陶气特恩亡垠伪说吴市之箫梧桐尾衔烛小经纪邪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