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拘质的意思、拘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拘质的解释

拘留。《后汉书·袁绍传》:“ 操 以精兵七百,围守宫闕,外称陪卫,内以拘质。”《红楼梦》第一○五回:“就是大老爷暂时拘质,等问明白了,主上还有恩典。”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拘质”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其核心含义指扣押人作为抵押或人质的行为,多用于古代政治、外交或军事语境中。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扣押为人质

    指强行扣留人员(通常是重要人物或其亲属)作为抵押品或谈判筹码,以确保对方履行承诺或停止敌对行动。

    例: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常互派公子到对方国家作“拘质”,以维系盟约。

  2. 强制羁押

    引申为通过限制人身自由的方式实施控制或胁迫。

    例:汉代律法规定,对拒不履行债务者可实施“拘质”,迫使其偿还。


二、词源与结构分析


三、历史语境中的典型用例

  1. 外交盟约

    古代诸侯国为巩固联盟,常将王室成员送至盟国作“质”,如《左传》记载“周郑交质”,郑庄公遣子至周王室为质。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7卷,第1089页。

  2. 债务纠纷

    秦汉律法中,“拘质”是债权人追索债务的合法手段,但需符合官府程序。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786页。


四、与现代概念的区分

需注意,“拘质”不同于现代法律术语:


五、权威文献参考

  1.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定义:“拘留人质,作为保证。”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版,第4卷,第555页。

  2. 《辞源》(修订本)

    释义:“拘留以为抵押。”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第1342页。


六、相关文化背景

“拘质”制度反映古代社会对信用担保的依赖,如:

网络扩展解释

“拘质”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根据语境有所不同,主要分为以下两种解释:

  1. 基本含义(具体行为)
    指“拘留、扣押”的行为,常见于古代文献和文学作品中。例如:

    • 《后汉书·袁绍传》记载:“操以精兵七百,围守宫闕,外称陪卫,内以拘质”,描述曹操以护卫为名实际扣押人质。
    • 《红楼梦》第十五回提到:“大老爷暂时拘质,等问明白了,主上还有恩典”,指暂时扣押以配合调查。
  2. 引申含义(抽象状态)
    现代用法中,“拘质”可引申为思想或行动受限制的状态,例如:

    • 形容个人因外界环境、规则等束缚,无法自由发挥才能或潜力,如“工作中拘质于传统思维”。

补充说明

以上解释综合了古籍例证和现代语义,需根据具体上下文判断其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白衣道保隣拨云撩雨不官缠头回貙虎戳煤钎刺斜里登配鼎重邸音多历年稔费口唇分飞凤帐愤火跟兔供通购赏禬禳咳气滑耎籛彭燋烁诘询季汉秔饭巨杰峻朵军条狂憨赖皮伦巴卢鹊緑丝卖方绵密匏笙疲软啓诲屈桥溶汇蕊宫山梨深痼时运不齐书判树书速伤踏颓天厨甜静忘归枉物网瘾为底相附镶铜木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