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避慎的意思、避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避慎的解释

应避忌和当心的。 唐 孙思邈 《<千金要方>序》:“至於切脉诊候,採药合和,服饵节度,将息避慎,一事长於己者,不远千里,服膺取决。”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避慎”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多个来源综合解释如下:

1.基本释义

2.古籍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序》中,原文为:

“将息避慎,一事长於己者,不远千里,服膺取决。”
意为:在调养身体、避忌风险时,若有人擅长此道,即使远隔千里也要去请教。

3.用法与语境

4.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较少单独使用“避慎”,更多以近义词(如“避讳”“谨慎”)替代。但在研究古籍或特定语境(如中医养生)时,仍可能涉及此词。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千金要方》原文或权威汉语词典(如《汉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避慎这个词是一个中文词汇,意思是谨慎避免,注意防备。它的拆分部首是⺝(句首)和⻊(辶部),笔画数目为11画。避慎这个词的来源可追溯到古代汉字的写法。在繁体字中,避的写法为⾬(火部)和⻏(九刀旁),慎的写法为⾙(龙部)和⺆(厶旁)。这个词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但仍保持了词义的一致。例如《庄子·秋水》中的一句话“慎之哉止之哉”就使用了慎这个词。避慎可以组成其他词语,比如避讳、小心翼翼,它们也有类似的意思。近义词包括警惕、戒备,反义词则可以是大意或粗心等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