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沮衂 ”。谓受挫而沮丧。《晋书·苏峻传》:“兵威日盛,战无不克,由是义众沮衄,人怀异计。”《资治通鉴·晋惠帝永宁元年》:“我若退缩,士气沮衂,不可復用。”
“沮衄”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进行解释:
核心含义
指人在遭遇失败或困境后,情绪低落、信心丧失。例如:“面对挫折不可沮衄,需重整旗鼓”(例句)。
古籍溯源
近义与反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参考《晋书》《资治通鉴》等文献。
《沮衄》一词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它的意思是失去勇气和斗志,丧失斗志或矫饰内心的软弱。在古代使用中,常用来形容对困难、挫折感到失望和沮丧的心情。
《沮衄》这个词由“氵”、“夂”、“血”和“文”四个部首组成。其中,“氵”表示水,夂表示向下的行走,血表示血脉、生命的源泉,文表示文字、表达。它的总笔画数为12画。
《沮衄》一词的来源比较古老,最早来源于《左传》,至今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是「沮」。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一般使用繁体字,所以《沮衄》的写法是「沮」。繁体字在结构和笔画上相对复杂,更接近古代汉字的原始形态。
1. 他的失败使他陷入了沮衄的情绪中。
2. 面对困难,我们不能沮衄,要勇敢地面对。
1. 沮丧:形容心情低落,情绪低沉。
2. 斗志:指战胜困难、迎接挑战的勇气和斗争意志。
3. 软弱:指性格或情绪软弱顺从,缺乏坚定或能力。
近义词:灰心、气馁
反义词:坚定、勇气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