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台名。亦名 夏台 。在今 河南省 禹县 南。《左传·昭公四年》:“ 夏啟 有 钧臺 之享, 商汤 有 景亳 之命。” 杜预 注:“ 河南 阳翟县 南有 钧臺陂 ,盖 啟 享诸侯于此。”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悵 钧臺 之未临,慨 酆宫 之不县。”
(2).泛指帝王游乐的台观。 唐 陈子昂 《为陈御史上奉和秋景观竞渡诗表》:“逖听 钧臺 ,侧闻於帝乐。”
“钧台”一词主要有两层含义,需结合历史文献和地理信息进行解释:
地理位置
钧台又名“夏台”,位于今河南省禹州市(古称阳翟县)南部,是夏朝的重要遗址。据《左传·昭公四年》记载,夏启曾在此举行“钧台之享”,宴请诸侯,标志着“父传子,家天下”的世袭制开端。其具体位置在禹州市古钧台街北口,现存砖石结构遗迹,台高约4.4米,台下有深6.15米的洞穴。
历史事件
在文学作品中,“钧台”常代指帝王游乐的台观,如唐代陈子昂《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中“悵钧臺之未临”即用此意象。
部分文献(如、6)提到“钧台”作为成语,比喻“高尚品质或卓越才能”,但此用法较少见,主流含义仍以历史遗址为主。若需深入研究,可参考《水经注》《竹书纪年》等古籍。
《钧台》是指铜质或铁质的古代乐器。它是一种低音打击乐器,形状宽大,由多个音片组成,通常悬挂在架子上演奏。
《钧台》的拆分部首是钅(钅是金属类字的部首)和台(台是通用汉字字典系统的部首)。它共有10画。
《钧台》一词源于古代乐器的名称。在中国古代音乐中,钧台一直被用作主要的打击乐器。
繁体字为「鈞臺」。
在古代,「鈞臺」的写法稍有不同,但总体形态相似。字形更加装饰繁复,曲线线条较多。
1. 在古代音乐表演中,钧台的鼓声犹如雷霆,震撼人心。
2. 这首音乐作品中运用了钧台的独奏,给人一种威严而庄重的感觉。
3. 钧台的音色浑厚深沉,能够突出节奏感和力量感。
1. 钧台乐:指以钧台为主要乐器的音乐形式。
2. 钧台声:指钧台演奏出的声音。
3. 钧台器:指制作钧台的乐器。
1. 高台:高大的乐器
2. 锣:打击乐器。
3. 编钟:古代乐器,也是一种打击乐器。
1. 磐台:指落地的支持物,不是悬挂的乐器。
2. 弦乐器:与打击乐器相对的一类乐器。
3. 敲击乐器:与金属类打击乐器不同的一类乐器。
百出拔帜树帜綳带不成体统裁决处安思危代电岱泰诞漶大业刁顽抵瑕抖闪防侍分清给付枸芑观照诡变多端和安贺黄梅恒诰弧光回逆霍尔木兹海峡斠紬结引惊心裂胆继武科学教育影片空函理策梨云论吏緑字蛮笺象管懋庸宁吉弄笔头暖孝拍案配演嫖客披沙剖璞辟旋峭蒨请帖亲舆遒铎取勘骚情赋骨逝鸟时世妆霜芬堂庑廷参托事微介无施不可相劝